![]() ![]() |
唐锡阳 环保是为反抗绝望(上)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1 0:49: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编者按 他是中国环保活动自觉的先行者。二十多年来,他与美国妻子走访了海内外多个自然保护区,组建了大学生绿色营,他写书,办讲座,四处奔走,为大自然请命。对于自己付出的辛劳,他似乎不敢期望太多的回报,他只希望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对抗让他绝望的一切,去劝告人们尽可能地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
《自然保护区探胜》1987年获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其中《又有五只朱鹮起飞了》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一枚绿色的楔子 今年夏天,大学生绿色营第十一次出发,去云南迪庆、白马雪山。唐锡阳先生不去了,“现在老了,出趟门都得再三考虑,不像以前,我一定要到达现场,要看到真面目。我也想退出来,可有人又说,环保组织需要‘精神领袖’,我是做不成精神领袖的,有时候,一队人马要出行,总要在前面供个菩萨,以做开路先锋。有人说需要这样的木偶,有人又嫌木偶挡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不过我想,绿色营至少要成立一个负责常规工作的理事会,再选出一个执行理事长。十多年来,绿色营这所学校教育出来的营员中,能当理事长的,我想不乏其人。因此,我做不做,出面不出面,已经无关紧要了。” 事情要从1996年说起。唐锡阳接到云南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某县正在大力发展木材经济,原始森林过度砍伐,导致滇金丝猴的栖息地严重萎缩、破碎。几番讨论,唐锡阳和夫人马霞(MarciaB.Marks)发起了“大学生绿色营”,在全国招募一批环保倾向强烈的大学生,再带上一批媒体和作家,赴云南做调查。马霞未能成行,因为她在绿色营出发的当天早上,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她留下了一段著名的录音讲话,每个绿色营的学员,都会倾听和阅读——— “不要只是闷头赶路,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应该静下心,让大自然迎你而来。大自然有秘密,正如你们的心中也有秘密一样,甚至有时候连你自己的秘密你也不清楚。在你们共同相处的一个月中,你们将彼此学习。无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还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寻求自身正确位置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次极其难得的经历。” 此后,“大学生绿色营”年年都举办,时而有赞助,时而靠硬撑。到东北呼唤保护湿地,到海南呼唤保护“红树林”,年年都有明确的任务。现在,绿色营有了个网站,有了个“执委会”。从绿色营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不管现在在干什么,心中多多少少都打入了一枚绿色的楔子。唐锡阳说:“绿色营是一所学校,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可能无法保证一生中不做伤害大自然的事情,但至少可能保证少做一些。” ■一次难忘的旅程 2001年9月底,笔者随唐锡阳先生去了一趟内蒙赤峰。巴林左旗下面有一个苏木(乡)叫巴彦尔灯,有一伙志愿者,在周边治沙,种树,种草,发展可持续畜牧业。外界把这批人,称为“巴彦尔灯治沙者”。唐先生应负责人的邀请,去办讲座。 在赤峰农业学校的大礼堂里,我随一千多名学生,第一次听了唐先生的环保讲座。他坐在简陋的讲台上,举了好多例子,中国的保护区他去过不少,外国保护区的代表他也算匆匆浏览一轮。“环保不是保护区的事情,而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中。如果我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包括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生产行为、消费行为,都是以对环境不友好的方式开展,都不以伤害环境为耻,反以掠夺环境资源为荣的话,那么在这样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必然称不上生态文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