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恢复天然阔叶林植被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与修复的根本性措施 |
作者:刘信中* 王向峰 文章来源:长江下游环境保护与修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研讨会 论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1 22:06: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南昌市 330046)
提要:常绿阔叶林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较大面积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中国科学院1981年在这里设立森林生态研究站。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年侵蚀量70kg-330kg/hm2,而与此对照的兴国县(马尾松人工林)侵蚀荒山的年泥沙流量是17.66吨,二者相差53.5-252倍。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保护与恢复 水土保持 1、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生态效益研究概况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最南部龙南县,与广东省连平县毗邻,面积13411.6hm2,地处南岭东段,保存有较大面积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是国内外科学家极为关注的地方,1981年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建立森林生态研究站(而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级野外台站),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成、演替、动态、生态效益进行研究。1986年起,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冈山大学、岛根大学等也派出多名教授参加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国际水平的成果。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研究常绿阔叶林的生态效益,即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平抑洪峰和维持地力等方面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在涵养水源、防止侵蚀、平抑洪水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①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年林冠截留量为年降水量的16%-17.5%,即300mm-340mm,相当于持水3000-3400t/hm2,这些降水大多通过蒸发、蒸腾返回大气中,有效地改善了林区及周边环境的小气候。 上述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江西以及长江中下游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的生态效益有了定量的概念。为江西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