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生物多样性:莫到失去方恨晚 |
作者:刘园园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23 17:36: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动植物相继灭绝,农作物中只剩下玉米可以存活,整个地球被风沙席卷,人类迎来末日……这是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描述的场景,这一天真的会到来吗?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情况不容乐观。 物种灭绝趋势仍在继续 曾经,乳齿象、猛犸象、麋鹿、剑齿虎、美洲豹等各种各样的大型哺乳动物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之后,现代人类遍布全球,这些动物大部分永久地消失了。可悲的是,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趋势仍在继续,而小型物种的生存也受到威胁。 据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报道,一篇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论文分析了74种最大型陆生食草动物(体重超过100kg)的生存境况、面临的威胁和它们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结果发现,它们当中60%的物种都面临灭绝的危险。其中既包括一些广为人知的标志性物种,如大象、河马、犀牛、欧洲野牛和印度水牛;也包括一些知名度较低的物种,如羚牛、林牛、高山和低地地带的小野牛和明多罗水牛等。 大型哺乳动物的消失只是一个缩影。上个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过去500年来,人类已经使陆地上野生动植物总量减少了10%,使物种总量减少了14%,绝大多数损失都发生在100年以内。 这是科学家在分析了70多个国家的近2.7万个物种、100多万条生态多样性改变记录后发现的结果。其中14%的物种灭绝只是全球平均水平。在一些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确保存较好,而在其他地区,例如西欧,已经失去了20%到30%的物种。 气候变暖影响不容小觑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就大型食草动物而言,打猎、栖息地被破坏、与牲畜争夺食物是它们面临的主要威胁。环境学家估计,土地开垦使某些物种的栖息地支离破碎或完全被破坏,将导致地球上15%到30%的物种走向灭绝。而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风险正与日俱增。 科学家发现,气温越高,受到威胁的物种越多。从前工业化时代到今天,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8摄氏度,这让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物种增加了2.8%。如果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这是全球努力追求的控制目标——那么大约5%的物种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一切照旧,这个比例将上升至16%。 就地区而言,南美洲的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地区本世纪将因气候变化失去14%到23%的物种。这些地区极其脆弱,原因是它们有大量独特的物种,只生活在独特的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下,一旦气候变暖,这些物种就会消失。 研究认为,如果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使用改变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势头不减的话,人类相当于在本世纪末签署了“物种灭绝许可状”。显然,如果不想让越来越多的物种从视野中消失,必须保证地球的化石能源静静地躺在地下。 力挽狂澜需要做出抉择 生物多样性将从道德、审美和经济等多个层面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短期内可能不会导致人类走向灭绝,但人类的生存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最简单的例子是,看不到品种繁多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旅游将变得索然无味。此外,很多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大象是很好的“播种者”,有利于植物的扩散和生长,而熊和狼等大型食肉动物可以限制常见的食草动物如兔子和鹿的数量,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做出改变,但在现实中,问题要复杂得多。 例如,科学家近日提出,有机农场与传统农场相比粮食产量较低,但是可以作为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抵销传统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之相矛盾的是,为了给更多的人口提供粮食,农田必须更加精耕细作,除非开垦更多的森林和湿地。 再比如,目前仅存的大型动物大部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它们已经从发达国家永久地消失了。这些发展中国家承受着保护大型动物的经济开支,还要承受腾出土地进行生态保护而不是生产食物的机会成本。然而,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的支持却微不足道。 因此,与其说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做出改变,不如说是做出抉择:在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之间做出抉择,在地区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做出抉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提出,人类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历史上第六次生物灭绝的罪魁祸首。无论如何,如果人类不想面对《星际穿越》中的末日结局,是时候做出抉择了。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