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杜祥琬: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作者:杜祥琬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21 18:20: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从国情出发,我国尤其需要低碳发展。这不但有益于当代人生存环境的改善,也将惠及子孙后代

  

  我国政府6月30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阐明了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与相应的政策措施。这不仅将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促进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的建立,也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从国情出发,我国尤其需要低碳发展。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数据表明:我国空气的PM2.5构成中,源于煤炭和石油燃烧的粒子占了一大半,而二氧化碳排放中,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排放也占了一大半,这说明绿色和低碳有很强的协同性,工作方向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我国生态环境的自然禀赋比较脆弱,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更需要重视“在保护中发展”。

  低碳发展必须设计和实施低碳的生产模式。扩大各种高耗能产品产量、依靠低附加值产业扩张和重复建设,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改变。近年来,我国作出了极大努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努力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取得长足进步。

  低碳发展必须推动能源革命。使提高能效、化石能源洁净化利用、发展非化石能源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建立一个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低碳发展还必须设计和实施低碳的消费模式。把低碳城市建设与智能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低碳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性考核指标。使公众成为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角”,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刹住攀比奢华之风,抑制各种不合理需求。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首先要提高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的研究水平,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监测、预测能力和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能力;需要提高对能源革命的科技支撑,发展非化石能源、智能电网、分布式低碳能源网、储能技术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此外,还应发展各类废弃物的减量化和分类资源化利用技术。

  低碳发展的深入,低碳试点的推广,将造就一个低碳社会。它的细胞是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村镇、低碳家庭……这不仅直接有利于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而且会极大地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文明水平。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和国内需求高度一致,国内外两个大局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坚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不但有益于当代人生存环境的改善,也将惠及子孙后代,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