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侗:中国植物生理学开拓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泰州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6

李继侗生平简介
  李继侗 (1897-1961),著名植物学家、生态学家。1897年8月24日出生于兴化。1903年入乡塾读书。1912年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后转入圣约翰大学附中。1916年考入圣约翰大学,1918年转入金陵大学林科,1921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学校公费留美,入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读研究生。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5年获博士学位,是中国人在林学方面获美国博士学位的第一人。1925年回国后,先任教于金陵大学,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时期随校内迁,在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抗战胜利后返回清华大学任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教授及植物学教研室主任。1955年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生物学地学部常务委员,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1961年12月12日,李继侗病逝于呼和浩特。198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李继侗文集》。
    李继侗在南开大学任教时,因陋就简,通过数水生植物发出的气泡来测定光合作用的速度,发现光强或光的颜色改变时,光合速度有瞬间效应,即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达到恒定的速度。这个成果是发现光合机理中有两个光反应的先驱,比国外相似的发现早十几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利用离体培养法研究银杏胚胎发育过程的工作,是中国人工培养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开端。
    1953年,李继侗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门组,并从1954年起招收研究生。他重视吸收国际上的科学成就,组织并亲自动手翻译了 《地植物学研究简明指南》、 《蒙古人民共和国植被的基本特点》、 《植物生态学》、 《植被学说原理》、《地植物学》等书。1958年他总结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料,写成 《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发展》一书,综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过程,并阐述了中国应该着重研究的方向。为了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发表和交流,他创办并主编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方面的专门刊物《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今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他倡导编写的 《内蒙古植物志》已出版五卷。

    1897年8月24日,李继侗出生于兴化城里的英武街李宅,其父李元宰是前清秀才,曾留学日本,民国初年出任南京监狱典狱长,民国20年代初远离官场,赋闲故里。李元宰有5个子女,李继侗居长,又是独子,故李元宰对李继侗教育甚严,6岁时,李继侗便入塾读书了。严格的家教造就了李继侗勤奋学习的优良品性,严谨、正直决定了李继侗日后成为一名卓越科学家的基础。
    民国时,林业在中国不被重视,发展举步维艰,选习林科的学生也就很少,但李继侗却以远见之举,选择了林科作为了自己的事业,并在我国林学史上有所建树。1921年他在金陵大学林科毕业时,即作了青岛森林的考察,使他对林学有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撰写发表了我国最早的森林生态学文献之一的 《青岛森林调查记》。同年,李继侗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受业于知名的美国造林学教授J.W.Toumey。1923年,李继侗以《关于苗圃瘁倒病的研究》论文获硕士学位,并在次年与Toumey教授共同署名发表了这篇论文。
    在Toumey教授的影响下,李继侗特别注重森林生态学的研究,他希望结合我国当时的林业状态,为将来进行实际造林工作打好理论基础。1925年李继侗完成了 《森林覆被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的博士论文,并于1926年作为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专刊第18号出版发行。
    土壤温度作为立地因子在造林工作上有重要的作用,对林木种子在林地上的保存、萌发和幼苗、幼树的成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是造林育苗和更新工作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尚为空白,李继侗在这项研究中改进了前人的观察方法,观测细致,数据丰富而全面,使人们对森林覆被如何影响从表面到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的规律,有了更可信的认识,这是当时森林立地学方面的一项突出成就。李继侗的这篇博士论文,学术和技术上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Toumey教授极为重视,并在他的著作中加以引用。

    1926至1929年,李继侗受聘于南开大学,任生物系教授。这时的生物系教授仅他一人,他几乎讲授了生物系的全部课程,除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解剖学课程外,还讲授了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进化论等课程。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李继侗仍未忘怀于科学研究。他在南开大学生物系简陋的设备条件下,使用当地植物材料,针对当时国际植物生理学界正在探讨的重要问题,作出了独立见解的试验。1927年秋,他在指导殷宏章作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效应的试验时,发现了气泡速率的有规律变化,之后他又反复进行观察试验,证明了 “光照改变对光合作用速率的瞬间效应”,并撰写论文发表于1929年7月英国的 《植物学年鉴》第43卷上。他在文中所用 “立刻效应”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后来研究者所用的 “瞬间效应”所指的意义完全相同,这是植物生理学中关于光色瞬变研究的先驱报告,具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为此,国际上公认李继侗是“瞬间效应”的最早发现者。美国C.F.French教授在两次有关光合作用研究的讲演中,都提及这篇论文在光合作用中的历史意义。French还在论文中指出: “李继侗论文中发表的瞬间效应曲线,和后来十几到二十几年用更精密仪器测定绘制的同一效应的曲线图相比较,两者极为相似。”
    通过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长期研究,终于导致生长素的发现,已成为生物学史上众所周知的佳话。继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尖的发现之后,李继侗又为此作了更加深入的试验,观察到在去尖后的芽鞘上端,经过再生又形成生理尖端,可以重新接受向光性的刺激,就这样,他揭示出植物组织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与补偿功能。1930年,李继侗在《清华学报》上发表了 《燕麦子叶去尖后之生理的再发作用》的著名论文。

    李继侗还是我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23至1925年,当他在耶鲁大学攻读森林生态学博士时,就对欧美大陆各家的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理论作了深入的钻研。这一时期他发表的 《植物气候组合论》,是我国植被区划方面的最早论文之一。1931年他在清华大学生物系第一次讲授植物生态学课程,并结合教学的需要,多次带领学生进行野外植被考察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急需发展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李继侗率先开展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参加了一系列植被考察研究。1952年去海南岛参加橡胶宜林地考察,写出了《橡胶树概论》;同年去河北宣化进行植物采集及植被观察;1953年去北京小西山卧佛寺一带进行植被调查,绘制了我国第一张大比例尺植被图;1954年去陇东西峰镇作水土保持工作的实地考察,写成 《陇东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参观报告》;1955年参加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负责进行晋西中阳、离石等县的植被调查,完成考察区的植被图及 《吕梁山北部中阳地区的植被》、《黄河中游晋西水土保持考察报告》;1956年率北京大学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门组的师生去呼伦贝尔进行草原考察,为建立谢尔塔拉种畜场提供了科学依据;1957年率北京大学师生赴黑龙江省萨尔图地区考察,写出 《黑龙江省红色草原牧场的植被和草场资源》一文。
    李继侗的考察和研究工作中,凸显着他的学术思想。他一贯主张:科学研究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他考察了北方山地后,竭力反对山地开荒,以避免平川遭殃。主张大力造林,保护山地环境,并提出发展木本油料与板栗等干果,向木本植物要粮油。在考察黄土高原时,对因掠夺式利用资源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贫困,李继侗倍感痛心,提出要大力种草植树,保持水土,恢复地力。他认为草原是一片宝地,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提出应培育当地优良草种,逐渐扩大人工草地面积,以提高草原生产力。考察了河套平原后,他认为盲目开垦、滥灌不排等做法是错误的,并明确提出了排灌配套、防止次生盐渍化的建议。早在50年前李继侗提出的这些问题和见解,今天已成为大家关心的重大问题,有的已作为国策载入宪法,可见他的远见卓识。
    1953年,李继侗在北京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门组,并从1954年起招收研究生。他重视吸收外国领先的科学成就,为了解决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他以惊人的毅力学习俄文,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能顺利阅读和翻译俄文教材和专业参考资料,由他组织并亲自动手翻译的《地植物学研究简明指南》等一系列植物学专著,解决了当时的急需。他编写的 《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发展》一书,总览植物学诸学科的发展过程,引导人们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上各个学派的成就,汲取他们的长处,以推动我国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发展。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事业,实现改造内蒙古草原的宏愿,李继侗在晚年身患重疾时,慨然应允出任内蒙古大学第一任副校长,并将他亲手扶植的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专门组的主力,都带到了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在内蒙古大学组建了植物生态学专业,亲自筹划开展内蒙古草原植物区系和植被研究,后来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出版以及专业队伍的建立,都浸透了李继侗的心血。

    李继侗从事的植物学研究,所去的地方不仅是人迹罕至的山区和草原,而且还是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贫困地区,但他置艰苦的条件于不顾。从1932至1937年,李继侗历年暑期都带领学生到北京附近的山区进行植被考察,他跟学生一样自己背行李和标本跋山涉水,日行几十里,吃喝不定,夜睡地铺,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1937年抗战开始后,李继侗将家眷安置回老家兴化,自己随清华大学迁到长沙,1938年2月又随学校再迁昆明。当时,一部分师生乘粤汉铁路火车经香港、越南到云南,其余200多名师生在李继侗、闻一多等教授的带领下跋涉3000余里,历时两个多月,由长沙步行到昆明。李继侗临行前写信给家人: “抗战连连失利,国家存亡未卜,倘若国破,则以身殉。”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李继侗一生在高等院校任教,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在西南联大时,他和张景钺、吴韫珍合编的植物学讲义,是一本优秀的大学教科书。他讲授的植物生态学课程,说明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从植物的生态系列到植物的垂直分布,从植被的作用、群落演替到破坏森林、水土流失的危害,并以实地考察所看到的事实为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几十年间,李继侗以生动高超的教学艺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殷宏章、娄成后,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征镒、王启无,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沈同等都是他的学生。李继侗不但在学术上享有盛誉,他秉公无私、大义凛然的品德,勇挑重担、严谨治学的精神,艰苦朴素、辛勤耕耘的作风,也赢得了我国生物界专家学者的广泛爱戴和尊敬。
    常年繁重的工作,使李继侗积劳成疾,1961年12月12日,李继侗因心力衰竭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64岁。(策划 成爱君 朱行义 撰稿 袁晓庆 资料 李 博 汪振儒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大自然的十大"透明生物"
    同拟态的动物模仿环境一样,有些生物采取更极端的办法,…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