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哲学的核心观点

作者:曹志娟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31

       《森林哲学散论》提出了森林哲学的概念,这一概念包含哪些内涵,以下是作者苏祖荣的观点,读者诸君见仁见智。

       森林哲学的研究对象

       森林哲学以生态世界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生命、生态、生物链、生态位、生物圈,也称生命哲学,属应用哲学,强调特殊性,是传统哲学研究物质、运动的具体化。

       森林哲学的主客体关系

       森林哲学认为自然是主导、主体,人类是由自然派生的,是第二位的。强调的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主体间性哲学或整体性哲学。自然是本、本体,人类是末、现象,森林哲学以自然为本,传统哲学以人为本,但两者殊途同归。

       森林哲学的认识路径

       森林哲学继承了传统哲学的二分法,同时,还讲三分法,一分为三;讲多分法,一分为多。承认物质的多样性、社会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没有多,无法解释多种经营模式、多种所有制结构、多树种造林和现代多功能林业。但二分法、三分法、多分法,最终要归一,一个系统。用系统的方法,解释林业问题。一元太极,二元对立,涵三盖一,多样统一,系统方法,这便是森林哲学。

       森林哲学的基本范畴

       森林哲学描述生命和生态,既强调生,有形的、看得见的一方面,还强调死、否定、清除和循环的另一面。这就是“0”这一森林哲学的基本范畴。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因此,“0”是对任何数的否定和清除,呈现一个无形和看不见的世界。在生态领域,正因为有“0”的分解和清除这一环节,不断让出生态位,使万物生生不息。 “0”的第二层含义是循环,从起点到终点的圆圈,自然界的消消长长,生生死死的循环,自然万物不断更生和创新。无中生有,有是从无、从“0”、从“空”中产生的。否定—肯定—否定,死—生—死。 “0”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经济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正因为缺乏良性循环这一中间环节。21世纪的关键词是循环。循环经济、循环社会是未来的基本方向和模式。

       森林哲学的评判标准

       森林哲学认为,自然的方向、生态的方向决定了人类的方向。以人类为中心不是唯一的标准,以生态为中心才是最终标准。好的生态最终有益于人类,为人的目的而服务,因此,以生态为中心,这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把生态保护好了,就什么都有了。

       森林哲学的功能定位

       传统哲学认为,学习哲学,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改造世界,把自然界人化或人工化看成是哲学的主要定位。森林哲学则与此相反,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不但要遵守自然规律,还要受到自然阈限的限制。这就是说,不是一切自然界的东西都应人工化。例如天然林、自然保护区、湿地、荒野、冰川等等,则不能触动。本底资源是不能触动的。除商业性森林外,包括生态公益林、城市森林、森林公园等,只能在整体保护下进行若干改造。自然是本底、基础和根基,人工只是由自然派生的一种产物,七分自然,三分人类。没有人工不行,但什么都人工化了,人类离世界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森林哲学的遵循法则

       现代社会主要遵守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讲效率、效益和速度。森林哲学则认为人类应当遵循生态法则,顺其自然。“当人类按主观愿望安排自然时,自然未必这样想。”不能求快,不能走捷径。人工林树种单一,生态脆弱,显示人类的浮躁和浅薄。相反,天然林树种多样,结构稳定,显示自然的厚德载物。自然按既定轨迹运行,虽然速度缓慢,但创造出生物圈,创造出生物多样性,创造出人类。自然是真正的大师,人类只是工匠。自然能制定规律、规则、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只是自然的模仿者和守望人。

       森林哲学的观察视野

       传统哲学注重物质世界,关注技术圈。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地球越来越小,整个地球可以看作一个村庄。但森林哲学关注生命万物,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愈来愈感到仅仅关心和关爱人类全体是不够的,人类共同体必须向动物世界、生物世界和生态世界延伸。这就是说当地球村越来越小,而生命共同体则越来越大。这是森林哲学与传统哲学的一个很大不同。人类生活在四个世界中,在物质世界,以人为本,实行人道主义;在动物世界,实践动物解放论和权利论,实行兽道主义;在生物世界,实行生物中心主义;在生态世界,实行生态中心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人类不能单生活在物质世界、生活在技术圈内,还要关爱动物,但又不能过于亲近;要关心生物,又要保持一定距离;要呵护生态,又不与之等同。这就是人类的态度,也是森林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差异。

       森林哲学的终极目标

       森林哲学既看到生态系统中捕食和被捕食间的竞争,你死我活、优胜劣汰的一面,也看到生物间的相互妥协与和解的另一面。与其不让对方活着,不如让大家共同生存,这就是自然界共生法则。这就是“和”的哲学。森林哲学是和的哲学,既“和而不同”,讲生物多样性,又“和实生物”,讲生态的整体性。这是森林哲学的目标。竞争是手段,和谐才是目标。今天,我们对内提出和谐社会,对外提出和谐世界。正如季羡林先生说的,“和谐”这一伟大理念是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的礼物,希望全世界都能够接受我们这个“和谐”概念。那么,我们这个地球村就可以安静许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盘点2009最怪异物种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今年在世界各地又发现了…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