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作者:秦大河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6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100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近百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明显升高,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不断上升,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积雪面积逐渐缩减,反映了全球变暖的趋势。近百年(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0.56~0.92]℃。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近50年全球的大部分增暖,很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显著增加。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一结论的可信度更高了。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未来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与环境也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未来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中国同全球一样,温度将会继续上升,降水也会发生变化。近10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约为0.5~0.8℃。2006年中国气温继续升高,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的最高值,冬季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仅次于1998年的次高值。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20~100年,在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但降水变化的时空变率较大。北方降水日数增加,南方大雨日数增加,局部强降水事件可能增加。未来中国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出现变化,中国地区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将升高,冬季极冷期可能缩短,夏季的炎热期可能延长,极端高温、热浪、干旱等愈发频繁。
 
    气候变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2006年,中国出现了多项破历史纪录的极端气候事件,如四川重庆等地发生了百年一遇的严重高温干旱,1951年以来最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北方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北京地区一夜之间降下33万吨沙尘等。气候变暖背景下,少雨干旱地区森林火险等级升高,东北地区发生了继198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气候变化导致中国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地下水资源锐减。预计未来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会加剧,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状况会更为严重。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有关重大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如,气候变化可能增加长江流域上游降水,引发三峡库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未来青藏高原气温有可能变暖,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会进一步退化,将可能影响某些地段铁路路基的稳定性。
 
    另外,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还表现在其他的多个方面,如近50年来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小、水位下降,湿地减少,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整体扩展,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等。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带来十分严峻的现实威胁,这种威胁仍将持续并不断加剧。面对突发性、极端性和长期性的巨灾多发期,防灾减灾形式更为严峻。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抵御极端气候灾害,加强应急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气候、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地球观测卫星照片
    北京时间3月6日消息,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