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我国应加强土壤固碳能力研究

作者:李禾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22

  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说起二氧化碳减排,人们马上会想起植树造林。但专家指出,土壤才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和碳汇,目前我国土壤碳流失严重,如通过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固碳潜力巨大。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据估算,陆地土壤碳储量约为12000―25000亿吨,是大气碳库的2―3.3倍,陆地生物碳库的3―4.5倍;有研究者认为,全球土壤有机碳的10%转化为二氧化碳,其数量就会超过30年来人类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工奚小环说,土壤碳库是地球系统处于活跃状态的最大碳汇,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碳源。土壤的巨大碳容量和天然固碳作用,能最有效地减缓碳释放。因此,准确测定土壤碳储量、研究土壤碳循环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们最近研究了东北平原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但结果令人忧虑。”奚小环说,随着纬度带上升,东北平原从北部黑龙江、中部吉林到南部辽宁,逐渐由寒温带、向温带和暖温带过渡,表层土壤碳密度由每平方公里3862吨下降到2284吨。

  “这表明了不同气候带及开发水平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尤其是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近20年期间,东北平原表层土壤有机碳有一定幅度降低,说明东北平原土壤有机碳流失,土地质量和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与二氧化碳释放有关,也与气候侵蚀作用和水土流失有重要关系。”奚小环说。

  据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储量为每平方公里15339吨,土壤平均碳密度为48.8吨/公顷,低于美国的50.3吨/公顷、欧盟的70.8吨/公顷。

  奚小环说,我国承诺到2020年,将在2005年基础上碳强度减排40%―45%。由于森林面积有限,耕地需承担更大的减排任务。我国土壤碳密度低,可通过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的免耕覆盖模式等,增强土壤有机质,加大土壤固碳作用,同时实现污染减排、农业增产、环境净化和沙化防治等“多赢”局面。

  据估算,如接近现今欧盟土壤碳密度的平均值,未来45年我国土壤固碳量累计可达180亿吨碳,基本能够平衡未来45年我国因工业化等因素导致超过排放预期的二氧化碳总量170亿吨碳。

  “我们的研究表明,我国土壤固碳潜力巨大,在国家二氧化碳增汇减排和缓解温室气体效应的计划中,加强地质碳汇研究和监测研究已是不容回避的重大科学命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袁道先说。

  但土壤类型复杂,变化多样,不确定因素多,数据误差较大,“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土壤碳汇机制、分辨土壤碳汇区,不但是土壤碳增汇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国家制定土壤固碳路线图的重要基础科学依据。”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杨忠芳表示。

  杨忠芳认为我国土壤碳汇研究才刚起步,之前的相关研究大都局限于对典型区或单独生态系统如稻田区、农田、湿地等,对整体、大面积的综合研究明显不足,且误差大,未能形成区域或国家尺度的系统研究成果,离为国家制订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大需求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李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描绘“绿色地球” 迎接“世界地球…
    4月19日,小朋友们用画笔描绘他们心目中的“绿色地球”。  …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