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
新华社电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
报告指出,中国人口结构性矛盾及其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高龄趋势明显。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64亿人。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3亿人,比重达3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2亿多人,比重达22%。届时每3至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分别达2200万人、8300万人。
报告说,人口老龄化将导致抚养比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压力加大,并影响到社会代际关系的和谐。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将使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庞大老年人群中的贫困化和边缘化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报告指出,到2020年,20岁~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三是人口在地区间、产业间分布不尽合理。大量剩余劳动力仍滞留在农村。如果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善,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将严重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朱玉)
资料链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
——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总量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增速趋缓时期。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从2.8下降到1.6。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将基本完成。
——人口年龄结构持续老龄化。2000年,世界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和7%,欧洲为20%和15%。
——人口素质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接近50%。(朱玉)
人口素质成为影响我国竞争力主要因素
新华社电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月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影响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因素。
我国人口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都亟待提高。报告表明,我国每年约有20万至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至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且近年来呈升高态势。
各种不健康人群规模巨大,心理和精神性疾患也明显增加,地方病患者达6000万人左右,智力残疾人达544万人,年患病人次数超过50亿。艾滋病等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有蔓延之势。
报告还指出,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4.63%,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数为545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重学历教育轻劳动技能培训问题突出。部分人群失去信仰、理想支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
“人口素质问题影响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资源利用效率和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报告说。(朱玉)
生育政策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
新华社电 “未来30年,是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实现人口由缓慢增长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的关键时期。”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报告提出以下人口发展战略措施:首先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育政策。现行生育政策是几经调整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政策,有利于将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十一五”时期应保持政策稳定。
要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服务机构和群众组织互联、互动、互补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切实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免费制度。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建立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创新。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和养老保障机制。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全面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快实施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朱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