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黑龙江省2005年环境公报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黑龙江省2005年环境公报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9
    一、水环境
    状况
    河流和湖库仍普遍受到污染,城市下游江段污染严重,枯水期松花江干流严重乏氧,支流水质明显劣于干流,多数水域的使用功能不能保证。
    主要河流
    各河流有机污染仍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松花江干流  
    松花江干流枯、平、丰各水期大部分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
    嫩江  
    嫩江枯水期水质大部分属于Ⅱ类;平、丰水期水质全部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牡丹江  
    牡丹江枯水期水质大部分属于Ⅲ类;平、丰水期水质主要属于Ⅲ和Ⅳ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黑龙江干流  
    黑龙江干流枯水期水质大部分属于Ⅲ类;平、丰水期水质全部属于Ⅲ类和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指数超标受背景值的影响较大)。
    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枯水期劣Ⅴ类水质占较大比例;平、丰水期水质主要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穆棱河  
    穆棱河各水期水质大部分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
    
    与2004年相比,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外,又增加了石油类1项。各水期属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河流长度百分比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水期增加   幅度较大。 
    
    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
    监测的8个城市11处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河流为水源的饮用水源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各水期(枯、平、丰)分别有18.2%、27.3%和27.3%的水源地水质达不到Ⅲ类水体的要求,属轻度污染。其中牡丹江市和黑河市的水源地的水质相对较差。
    污染指标有3项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其中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现象普遍,而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仅部分水源地偶有超标。
    
    与2004年相比,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丰水期好于去年同期。
    
    湖泊、水库
    各水期中枯水期14.3%、平水期21.4%、丰水期7.1%的湖库其使用功能不能保证。总磷超标比较普遍,PH、高锰酸盐指数、六价铬和总氮偶有超标。
    镜泊湖  
    水质较差,各水期均为Ⅳ或Ⅴ类水体,使用功能均不能保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兴凯湖  
    水质好,枯水期和平水期均为Ⅱ类水体,丰水期为Ⅲ类水体。
    大庆水库和红旗水库  
    水质尚可,各水期均为Ⅲ类水体,使用功能均能够保证。
    五大连池  
    枯水期属Ⅲ类水体,其他水期均属Ⅳ类水体。各水期的使用功能均能够保证。
    其它水库  
    哈达水库、团山水库、五号水库、新水源水库、细磷河水库、乌基河水库和万宝水库等各水期的使用功能都能够保证。
    
    与2004年相比,湖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仅为总磷1项。除平水期外湖泊和水库的水质均好于去年同期。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量11.41亿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排放量为50.3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5.46万吨。
      
    
    全省废水、COD及氨氮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目 废水排放量(亿吨) COD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年度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1年 11.90 4.90 7.00 52.70 14.50 38.20 4.78 0.31 4.47
    2002年 11.66 4.80 6.86 51.38 13.65 37.73 5.01 0.44 4.57
    2003年 11.88 5.03 6.85 50.89 13.40 37.49 4.85 0.43 4.42
    2004年 11.43 4.52 6.92 50.46 12.77 37.68 4.91 0.52 4.39
    2005年 11.41 4.52 6.89 50.37 13.68 36.69 5.46 1.23 4.23
    年度增减率
    (05年比04年) -0.18% 0.00% -0.43% -0.18% 7.89% -2.63% 11.20% 136.54% -3.65%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汤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措施与行动
    哈尔滨市日处理32.5万吨的太平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9月初开始试运行,预计市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将达到48%;佳木斯市总投资1.1亿元的佳木斯东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牡丹江市筹集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资金,彻底解决近70年来驻牡部队生活污水对市区饮用水源地污染的问题;大庆炼化公司投资4000多万元日处理能力350吨的污水深度净化处理工程已投入运行;大庆油田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杏十二污水站技术改造工程年底前投入正式运行。
    镜泊湖湖区采取退耕还林、取缔网箱养鱼、配备游船油水分离设备等环境保护措施,引进12台套水污染治理设施,湖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0%。
    2005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47%。工业废水治理项目61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废水处理能力每日74.59万吨。
    
    二、空气环境
    状况
    全省监测的10个城市中,6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其它城市均达到三级标准。部分城市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有所升高。
    空气污染仍呈现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采暖期的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劣于非采暖期,颗粒物仍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城市空气
    颗粒物  
    监测总悬浮颗粒物的2个城市中,齐齐哈尔市年均值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20毫克/米3),七台河市未达标。2个城市的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8.3%和16.0%。
    监测可吸入颗粒物的8个城市中,5个城市年均值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10毫克/米3),哈尔滨、鸡西和双鸭山等城市未达标,鸡西市年均值浓度最高。日均值超标率范围为2.0%~17.5%,哈尔滨市最高。
    二氧化硫  
    监测的10个城市二氧化硫的年均值浓度和日均值浓度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米3和0.15毫克/米3)。其中大庆市的年均值浓度最低,哈尔滨市最高。
    二氧化氮  
    监测的10个城市二氧化氮的年均值浓度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8毫克/米3),其中大庆市的年均值浓度最低,哈尔滨市最高。哈尔滨、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等城市的日均值出现超标,超标率范围为0.85%~2.47%。
    降尘  
    监测的10个城市月均值范围为11.57~37.22吨/公里2?月,全省均值为22.14吨 /公里2?月。其中有5个城市的降尘量大于20吨/公里2?月,依均值大小次序为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和鸡西等5个城市。
    酸雨  
    监测的10个城市pH年均值范围在6.41~8.08,酸雨率为0。
    
    与2004年相比,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达标城市由5个增加到6个。二氧化硫全省年均值略有增高,其中4个城市增高、4个城市持平、2个城市降低;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状况在监测的2个城市中,均略有好转;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状况在监测的8个城市中,超标城市由4个减少为3个;二氧化氮全省年均值略有增高,其中5个城市有所增高、5个城市持平。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5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261.21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排放293.42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50.7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54.7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2.43万吨。
      全省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对比
    项目 二氧化硫排放量 烟尘排放量 工业粉尘
    年度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排放量
    2001年 29.20 21.90 7.30 49.01 39.90 9.11 10.36
    2002年 28.74 21.33 7.41 47.23 37.95 9.28 9.69
    2003年 35.59 28.53 7.06 50.80 41.67 9.13 10.97
    2004年 37.15 29.37 7.78 52.73 42.86 9.87 11.58
    2005年 50.77 43.12 7.65 54.79 45.40 9.39 12.43
    年度增减率
    (05年比04年) 40.72% 46.32% -1.67% 3.91% 5.93% -4.86% 8.75%
   
    措施与行动
    全省拨除大烟囱500根,治理改造锅(窑)炉600台。哈尔滨市限期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单位1850家,推广使用量达到了175万吨。省辖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平均达294天。
    2005年全省废气治理项目95个,新增废气治理能力每小时200.73万标立方米/时。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烟尘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7.68%、93.47%和90.22%。 

    三、声环境
    状况
    全省监测的13个省辖城市仍普遍受到噪声污染,多数城市声环境质量处于较低污染水平,声环境质量变幅不大。其中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需要安静的高功能区域仍普遍受到噪声污染。
    道路交通噪声
    13个省辖城市所监测的道路中,等效声级分布在63.4~ 71.0 dB(A)之间,全省平均值为68.4dB(A)(长度加权),有31.7%长度的路段声级超过国家标准(70dB(A))要求,除伊春市无超标路段外,各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大兴安岭地区相对最重。
    与2004年相比,全省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略有上升,其中牡丹江市增幅最大,为2.0分贝。
    区域环境噪声
    13个省辖城市等效声级分布在48.0~56.0dB(A)之间,全省平均值为54.0dB(A)(面积加权),鸡西、大庆、黑河和哈尔滨等4个城市等效声级均值超过55dB(A),其超标范围在0.5 ~1.0dB(A)之间,其中哈尔滨市污染相对最重。
    与2004年相比,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全省平均值略有下降,其中佳木斯降幅最大,为1.3分贝。
    功能区噪声
    对10个城市进行了1~4类功能区的监测,各类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均有超标现象。特殊住宅区昼间没有超标,夜间佳木斯市超标;居民、文教区昼、夜间超标率分别为50%和80%;混合区昼、夜间超标率分别为30%和60%;工业集中区昼、夜间超标率分别为10%和50%;交通干线两侧昼、夜间超标率分别为20%和80%。10个城市中牡丹江市除昼间混和区外,各类功能区昼、夜间均超标,为严重污染。
    与2004年相比,昼间,居民、文教区超标率有所上升,混合区和交通干线两侧有所下降;夜间,特殊住宅区超标百分率有所下降。其它各类功能区超标率没有变化,高功能区域噪声污染的现象仍较普遍。
    噪声声源构成
    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影响范围大小依次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其它和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大,但影响强度小,为53.2 dB(A);而交通噪声源的影响强度较大,为55.9 dB(A),并且影响面积广,是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
    措施与行动
    新建省市级安静居住小区70个。继续开展“两考”期间噪声综合整治工作,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1355人次,出动车辆3681台次,检查企业2276家,处罚227家,通过12369环保热线、噪声投诉电话共受理投诉案件858起,直接办结854起,其余4起移送相关部门,得到依法处理,办结率达100%。

    四、工业固体废物
    状况
    200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10.13万吨,比上年增加47.50万吨,其中煤矸石占45.21%,粉煤灰占24.69 %。综合利用量2400.70万吨,贮存量312.72万吨。
    措施与行动
    开展全省危险废物调查工作,建立黑龙江省环保局固体废物专家库。审核10家企业跨省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废物100多吨。完成500公斤毒鼠强和300余公斤废弃剧毒化学品的跨省转移处置工作。实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技术审核制度和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妥善处理了哈尔滨市“铱—192”放射源丢失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
    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项目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国家投资1亿元,今年已到位6400万元。哈尔滨市总投资1.6亿元日处理能力1200吨的西南部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入试运行。佳木斯市日处理1150吨库容量达900万立方米的无公害垃圾处理厂一期建设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200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400.70万吨,其中煤矸石占42.65%,粉煤灰占23.11%,综合利用率达74.01%,与去年基本持平。
 

   五、土地、森林、草原、湿地
    状况
    土地 
    全省耕地面积1166.9万公顷,占农用地的25.8%,较上一年增加了0.44万公顷;林地面积2288.5万公顷,占农用地的50.6%,较上一年增加了0.48万公顷。
    森林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5亿立方米,5年时间里完成造林182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43.6%,加速了森林培育进程,提高了林分质量。
    草原 
    全省草地面积433.3万公顷,是优质牧草羊草的重要生产基地,年产牧草约8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3%。草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湿地
    全省现有天然湿地4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9.18%。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其面积分别为156万公顷、 78万公顷、85万公顷和115万公顷。
    措施与行动
    启动了修编《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开展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和《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用地专项规划》等专项课题,围绕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005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3.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249.5平方公里。
    2005年共治理“三化” 草原14.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5%;禁牧休牧83.3万公顷,是上年的2.05倍;新建人工草地5.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6%;全年共查处破坏草原的违法案件918起,保护草原近6万亩,其中依法强制退耕还草42起,恢复草原植被1703亩。
    2005年共有313万公顷湿地划入保护区内,使全省75%的天然湿地得到较好的保护。加大了湿地保护执法力度,查处了一批破坏湿地案件,违法开垦湿地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六、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保护区
    状况
    自然保护区
       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70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5个,总面积达468.8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1.0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0.3%。
    生态示范区  
    全省生态示范区46个,其中,国家级30个,省级16个,总面积达3559.8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58.57万公顷,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
    生态功能保护区
    全省生态功能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总面积达964.04万公顷。
    措施与行动
    自然保护区级别不断提高、地域分布更趋合理、自然生态类型丰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双河、绰纳河、东方红3个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确定依兰县、五常市、萝北县、铁力市及农垦总局所属4个分局等8个单位为申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
    2005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3490万亩,生产总量1500万吨,认证产品900个,其中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总数135个,分别比2004年增长46.6%、35.1%、14.4%和29.8%。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5974万亩,比上年增长了196.2%。
   

    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状况
    农药 
    农药商品量5.2万吨,其中除草剂4.1万吨、杀虫剂4900吨、杀菌剂1900吨、种衣剂3000吨。农药商品量比2004年增加8%,除草剂比去年增加10.8%、杀虫剂比去年减少18.1%、杀菌剂比去年增加了20.5%、种衣剂比去年减少了15.4%。
    化肥 
    化肥使用量(实物量)305万吨,比2004年增加1.97%。测土施肥面积2052万亩,比2004年提高了36%。
    农用地膜
    地膜回收率为88%,与2004年地膜回收率持平。
    秸秆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4505.33万亩,比2004年提高了6.8%。秸秆堆沤腐熟还田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地区,以玉米、水稻秸杆为主,其中玉米秸秆占70%,水稻秸秆占30%。
    措施与行动
    野生大豆是我省重要的农业野生植物保护资源之一,调查显示形成规模、连片且面积较大的十分稀少,因此从2004年开始在我省桦南县设立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区,现作为国家保护项目,拟接受验收。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延寿、巴彦等县野生大豆植物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工作进行了评估,并对各点的野生大豆进行了取样分析建档。
 

   八、气候特点与自然灾害
    状况
    气候特点  
    2005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空间分布特点是:我省东部及大兴安岭、黑河北部、哈尔滨东北部不同程度偏少,其它大部地区不同程度偏多。全省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值略偏高,但气温阶段变化明显,出现低温、高温天气。总的来看,2005年我省大部地区光热充足,降水比较适宜,气象灾害偏轻,气候总体正常,天气气候条件属偏好年景。
    自然灾害 
    2005年,我省局地性灾害频发,出现了低温阴雨寡照、干旱、暴雨洪涝、风雹、高温等多种气象灾害。后春,我省出现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大田播种。汛期,黑河春末夏初降雨持续时间长,发生严重内涝;局部地区降雨强度大,宁安初夏出现山洪灾害,伊春、鹤岗仲夏末中小河流出现汛情。北部林区发生了严重的夏秋连旱,发生林火。气候条件及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八、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11月13日下午13点45分左右,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大量含有苯系物的污水排入松花江(据估算约100吨左右),在吉林省境内形成近200公里长的污染带,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水污染事件,在全省千余名环保工作者戮力同心,筑就了一道抵御污染的坚固长城。从11月20日污染带进入肇源断面黑龙江省境内,到12月25日污染带通过抚远断面,进入俄罗斯境内,在肇源到抚远一千余公里的江面上布设了监测断面40多个,出动水质应急监测车7000多台次,行程十几万公里,采集水样品7850个,发布监测数据7150个,以快速、准确、科学的监测数据和预测分析,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应急防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稳定和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夺取松花江重大污染防控战役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一步将做好冰封枯水期和冰层融化开江期的松花江后续监测和污染防控,加强对抚远水道堰前堰后的水质监测。对解冻期松花江大面积水域水质是否超标、各江段及沿岸鱼塘的鱼类能否食用、今年春季用松花江水进行灌溉会不会影响作物生长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时准确科学的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告。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徐州市2006年环境质量公报
    合肥市2006年环境质量公报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