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对健康危害的变异性和危险性
世界上每天有数百万人从饮用水摄入砷。在一些地区例如孟加拉国和台湾的部分地区,饮用水中砷的含量,除了与贫血、血管损害、周围性神经病变等疾病有相关性外,还与皮肤癌、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肝癌和肺癌的发生有关。但是这些危险性的变异很大,即使暴露于相同砷环境的人,其发病危险性也有不同。约翰?#38669;普金斯大学环境卫生学教授Ellen Silbergeld认为,这种差异反映了像编码甲基化酶(甲基化酶介导砷的生物代谢)这样的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可能决定着个体是否发病和发病的严重程度。
在《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3年6月刊上,Silbergeld 和她的同事们分析了墨西哥、智利和内蒙古3个人群的尿砷和砷代谢的分布情况。之前已有其他的研究者指出尿砷含量与甲基化代谢产物存在明显的变异性。Silbergeld重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砷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可能与调控砷代谢的基因分布差异是一致的。
Georgetown大学的癌症流行病学家Christopher Loffredo率先作了重新评定,他认为报道的砷与健康危险性的关系在3个调查的人群中的差异,至少可以部分地反映出这3个人群的种族差异。他还表示"这项研究可能最终有助于我们从人群中找出那些容易因砷暴露而发生癌症的高危亚人群"。
但是是否这些基于人群调查发现的差异就可以反映砷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仍然是尚待研究的问题。现在已知呈现在不同种族之间某些甲基化酶基因多态性的频率是不同的,这种多态性可导致砷代谢的差异。但是这项研究的设计并不打算去说明这种关系。此外,因为智利和蒙古人群的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人员知道需要更大样本含量的研究去验证这个结果。并且,结果分析没有对一些共变量,如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的砷量进行严格控制,而这些都会影响尿中砷的代谢产物的分布。
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认为,根据不同国家的人群研究数据,很难确定砷相关疾病危险性的等级。肿瘤危险性评估的改进,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砷的代谢、代谢物在致癌性中的作用和其他毒性作用。
Silbergeld教授认同这个观点,她说,基因型的研究需要结合表型变异的研究,例如测定砷代谢的生物标志物。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