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法规与标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环保“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环保“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1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综合国力还不强。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方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制订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目标,改善生态,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防治“三河三湖两区一市一海”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和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以强化执法监督和提高环境管理能力为保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05年,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特别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和管理体系。

  2.具体目标

  2005年,二氧化硫、尘(烟尘及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10%;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20%,降水酸度和酸雨发生频率有所降低。
  重点流域、海域的水污染防治实现规划目标,国控断面水质主要指标基本消除劣V类,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城市地下水污染加重的趋势开始减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标准,大中城市的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管水平有较大提高,辐射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核电站、核设施排放废物的放射性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开始得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创建一批环境优美小城镇。
  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与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环境规划、环境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得到加强,环境科研条件与监测手段明显改善,环境信息统一发布与宣传教育得到强化,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与执法能力有较大提高。

  (三)主要计划指标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0万吨;
  ---尘(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2000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300万吨;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65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290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得到安全贮存或处置;

  2.工业污染防治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万吨;
  ---烟尘排放量控制在850万吨;
  ---粉尘排放量控制在900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650万吨;
  ---氨氮排放量控制在70万吨;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

  3.城市环境保护指标

  --- 5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 60%地级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划达标;
  --- 50%地级以上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
  --- 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到92%;
  --- 新增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5万吨/日;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4.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陆地国土面积的13%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万平方公里;
  --- 天然林和成熟林、过熟林的面积保持稳定,质量稳中有升;
  --- 新的水土流失面积、“三化”草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增速比2000年的增速降低60%;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

  5.农村环境保护指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秸秆禁烧区的秸秆禁烧率达到95%,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0%,粪便资源化率达到70%;
  ---农业灌溉用水基本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6.重点地区环境保护指标

  继续推进“九五”期间确定的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污染防治工作,“十五”期间务必抓出成效。抓紧治理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水污染,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淮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46.6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64.3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9.2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1.3万吨/年,在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不断流的情况下,淮河干流水质进一步好转。
  海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77.6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06.5万吨/年, 氨氮入河量控制在14.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20.5万吨/年,海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有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控制断面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辽河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29.32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32.58万吨/年,氨氮入河量控制在4.6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2万吨/年,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全流域水体水质进一步改善。
  太湖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7.8万吨/年、氨氮排放量控制在9.9万吨/年、总磷排放量控制在1.24万吨/年,2005年13条主要入湖河流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7.08万吨/年、氨氮入湖量控制在1.5万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659.6吨/年。太湖水质有所改善,梅梁湖、五里湖水质有明显改善;主要出、入湖河流断面水质高锰酸钾指数达Ⅲ类标准,总磷与氨氮分别提高一类达Ⅳ类或Ⅴ类标准。
  滇池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35170吨/年,总氮入湖量控制在8750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1060吨/年;草海高锰酸盐指数小于15毫克/升,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2000年下降10%,基本消除黑臭;外海高锰酸盐指数小于8毫克/升,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2000年下降10%。
  巢湖流域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湖量控制在47110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9148吨/年,总氮入湖量控制在9081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1351吨/年,总磷入湖量控制在804吨/年、排放量控制在1072吨/年,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接近或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湖区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Ⅲ类,总氮与总磷平均浓度比1999年下降10%。
  “两控区” 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053万吨以内,酸雨污染有所减轻,80%以上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北京市2005年水体、大气及声环境按功能区划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和郊区生态环境有较明显改善;建设包括河北、内蒙古、山西和天津有关地区在内的首都生态圈,初步形成环首都的生态屏障。
渤海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海量控制在102.6万吨/年,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量分别控制在13万吨/年和1万吨/年。近岸海域水质按环境功能区基本达标。
  三峡库区2005年基本遏制住人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化学需氧量入库量控制在11万吨/年,总氮和总磷入库量得到控制,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南水北调(东线)2005年化学需氧量入河量控制在10 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54.7万吨/年, 氨氮入河量控制在0.9万吨/年、排放量控制在7.0万吨/年,输水干线39个控制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6个控制断面水质达Ⅳ类标准。
  制定和实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合理调配水资源,力争2005年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的水质得到改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确定重点,抓出成效。
重点地区“十五”环境保护指标(万吨)
流域名称 化学需氧量 总  磷 氨  氮
  2000年 2005年 2000年 2005年 2000年 2005年
淮河 105.9 64.3     15.1 11.3
海河 158.4 106.5     26.2 20.5
辽河 58.33 32.58     7.43 5.21
太湖 49.15 37.81 1.44 1.24 13 9.91
巢湖 6.38 5.91 0.15 0.11 1.23(总氮) 1.14(总氮)
滇池 4.39 3.52 0.13 0.11 1.09(总氮) 0.88(总氮)
南水北调(东线) 97.2 54.7     13.9 7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 135.55 102.8     11.36 8.3
渤海 114 102.6 1.3 1.0 16.5 13.2
两控区 二 氧 化 硫
2000年 2005年
1316 1053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土壤污染——踩在脚下的“定
    环保“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