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土壤污染治理 >> 文章正文 | ![]() ![]() |
|
|||||
| |||||
修复“毒”土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境杂志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5 | |||||
推广之惑 陈能场告诉本刊记者,这一技术的推广也存在很多难点。比如,观念的问题。以这项技术为基础的种植活动首先在成本上就有所增加。成本的增加对农民来言是非常不划算的。同时,在修复的过程中,一些植物基本上失去使用价值,如利用玉米修复土壤时玉米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后,如果玉米棒里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则不能食用的,这样在无形中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对此,陈能场建议,国家应该采取补贴政策,即将农民在进行植物修复过程中,种植的污染超标的农产品收购统一销毁,按一定标准给予农民相应补偿。 据了解,日本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到位。一直以来,日本土壤中镉的含量相对比较高。在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痛痛病”公害后,日本对食品中的镉污染极为重视。在对农田的镉污染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后,他们确定了不同的治理策略,对重污染的地区(米中含镉>1.0毫克/千克)实行客土和土地他用的措施,对中轻污染地区(米中含镉0.4-1.0毫克/千克)则是努力实施以水分管理和施用土壤添加剂等措施抑制重金属吸收,开发抑制镉等重金属向作物的迁移技术。对于那些含镉超过1毫克/千克的稻米则由政府统一收购,他们建立了以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到各级政府,以一定比例对农民实行补偿的机制。他们还编制了技术规程指导农民,日本在土壤重金属治理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可以给我国很多的借鉴和参考。 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的落后也是陈能场经常提到的。植物综合修理技术对水有比较高的要求,而在某些地区因为设施的落后,水源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植物综合修理技术并没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陈能场还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他们在大宝山项目经费只有2004年得到省科技厅资助的“农业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综合技术”7万元。 而这,“对于建立一套农田污染的环境修复综合技术并用来指导大宝山矿区的农田污染以及推广用于其他地区的土壤污染远远不够”。 与陈能场一起在大宝山“并肩作战”的华南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卢维盛还告诉本刊记者,“政府还要做好相关的政策宣传,对农民进行指导,而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一套机制”。 大宝山试验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陈能场和他的团队,“非常希望这个项目能在珠三角推广,以此来改善这一地区的土壤质量”。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张德江:让保护环境成为全社 2020年珠三角建成生态城市群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 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进展 为珠三角土壤重金属超标把脉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