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污染治理篇 >> 治理技术 >> 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 文章正文 | ![]() ![]() |
|
|||||
| |||||
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修复进行时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刘培斌 北…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 | |||||
流域概况及存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
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兼有供水、防洪和发电等功能。水库流域位于东经112°8.3′~东经116°20.6′,北纬41°14.2′~北纬38°51′,水库总库容41.6亿m3,坝址以上永定河流域面积43402km2,地跨内蒙古、山西、河北及北京4个省市自治区。流域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地形特点是山、丘、川、盆地相间分布。据数据统计分析,山区面积14191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3%;丘陵面积16173km2,占37%;河川面积13038km2,占30%。(见图一)
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是官厅水库主要的3条支流。洋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南缘,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岑山北坡,两河于朱官屯汇合后称永定河,其流域面积占官厅水库流域总面积的91%,是流域产水产沙的主要来源。妫水河发源于北京延庆县,河长约18.5km,年均径流总量为0.95亿m3,妫水河有8条支流,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
入库水量逐年减少
近年来,流域上游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增加,引发官厅水库来水呈严重衰减趋势。此外,官厅水库上游修建了册田等大中小蓄水设施267座,发展灌溉面积545万亩,加之采选、冶炼、电力、化工等高耗水工业的发展,致使官厅水库年平均来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20.4亿m3锐减到上世纪90年代的4.0亿m3。如1985年~1995年流域年均降水量与1955年~1984年流域年均降水量407.5mm相当,而前者年均来水量仅为2.7亿m3,只相当于后者年均来水量11.3亿m3的1/4。(见图二)
1999年~2005年,水库上游遭遇连续7年枯水期,年均入库水量不足1.5亿m3,如果这种趋势延续,来水衰减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对北京供水造成巨大威胁。
水体污染加剧
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排入河道,加之入库水量减少,流域内水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水库水体污染程度日趋严重。此外,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使得河库水体还受到面源污染。近年来,库区水体中总氮、总磷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水土流失造成水库淤积,形成内源污染
水库上游水土流失面积达183.11万ha(1公顷ha=100公亩)。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耕地减少、肥力下降、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而且加剧了官厅水库的淤积。据有关资料,官厅水库泥沙淤积总量为6.5亿m3,占总库容的15.5%,多年平均淤积量1549.4万m3。淤积形态为三角洲,绝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永定河库区和坝前区,淤积三角洲前坡顶点已抵达永定河和妫水河的汇合处。淤积底泥形成了水库的内污染源,底泥污染释放将影响库区水体水质。
库岸淘刷,塌岸严重
库岸周边地处山前洪积扇及河流阶地的前缘地带,沙质壤土,陡峭冲沟发育,库岸坡陡岸高,多为地形再造多发区和不稳定区,外营力较强,库区风急浪大,造成库岸坍塌严重。
由于上述诸多环境问题,水库水体污染严重,1997年底官厅水库被迫退出了北京城市饮用水供水系统。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没有相关文章 |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20003010510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