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市转型需能源规划先行

作者:黄润华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2/27

  在日前结束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指出:“未来我国将有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城镇化不仅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人口、空间、生态环境等优化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智能、绿色、低碳是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欧洲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更是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政府再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表述: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列为五大系统体制改革之一,这无疑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新高度。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在当前政府对生态环境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生态城市转型与建设成为此后城市规划的重要路径。目前,传统的城市规划,正是由于缺乏前瞻性,造成了城市边建设、边拆迁、边规划的恶性循环,其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已成为各界的共识。

  2013年9月6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因此,在李克强总理强调“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之后,我们必须吸取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走好新型城镇化这条路。

  城市规划,能源先行

  传统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建设在先规划滞后,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如今,各界愈发意识到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公共政策,与能源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在国内各类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除了包含城市供电、供气和供热等规划外,很少涉及能源规划,由此可见城市规划中能源规划意识的相对淡薄。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的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人们的住房需求随之增长,这意味着建筑能耗也在随之增加,包括用电、制冷、供暖等。当前的焦点问题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能源规划,这就很容易出现能源分配不均、分配不足等现象,从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当前的城市规划更注重经济战略规划和空间规划,能源方面的部署也存在前瞻性不足的问题。随着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能源规划在新型城镇的发展规划中理应先行。在这方面,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曾提出“构建新型城镇能源体系”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研究和实践的能源利用方式,恰恰是我国目前能源规划中缺失的一部分。王玉锁提出的“因地制宜用能”观点认为,因地制宜地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源禀赋,利用不同用户负荷特性的互补性,加强区域能源总体规划,实现城市不同区域用能的协同调配,达到系统能效最优和能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笔者以为,这套能源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而新奥集团提出的“系统能效牵引”概念,就是希望发挥地方政府主导权,整合城市供能体系,依托技术创新,对城市进行整体“能源规划”。

  能源体系调整加速度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的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虽然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总量,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的增长,人均能源拥有量已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当国际社会正加紧探索新能源的脚步时,中国当前主要的供能方式还是以煤炭为主,使用方法也较落后且方法传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能源体制本身的缺陷。比如,我国85%的煤炭是直接燃烧使用的,包括火力发电、工业锅炉、民用取暖和家庭炉灶等,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已居世界前两位。在愈发严峻的形势下,城市的能源规划亟须提高到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中国政府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在中国新旧能源交替的现状之下,技术创新或许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可行路径之一。从技术角度来讲,清洁能源技术持续革新,能源成本不断下降;气体能源技术富有调节性,促进了不同清洁技术的互补协同;特别是信息与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多能源系统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正在改变着一些城市的用能模式。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改变城市对化石能源的单纯依赖,并使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得到加强。

  目前国内在能源技术领域方面的探索有很多,例如,已建成的将信息网、能源网和物联网高度融合的能源互联网(泛能网)。它能够将多种不同品类的能源进行嫁接、转换,同时进行智能高效的有序配置,最终形成一个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集中式和分布式互补、供需双向互动、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优化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转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打造区域能源“安全、稳定、经济、清洁”利用,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该网目前已在北京、青岛、上海、常州等多个城市进行应用,在降低用能成本的同时,在环境优化、资源节约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同样可观。

  面对城市飞速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城市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现代能源体系来保证现代化建设。无论是技术创新上的尝试,还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都将改变传统能源体系的现状。制定城市能源发展战略,优化能源结构,落实节能措施,最终将助力中国城市向绿色生态文明城市进行转型,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研究发现大象也能相互安慰
     无论身处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它…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