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理论基础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徐晓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无机化学家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徐晓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无机化学家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22

  女,1927年5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即受聘到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曾师从梁树权教授工作,1950年中国科学院建立后,她跟随柳大纲院士先后在物理化学所、长春应用化学所和化学研究所(北京)从事无机化学研究;1975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成立,她开始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开辟了环境化学新的学科领域。1980--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访问学者,并于1986、1991、1994年作为访问教授三次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短期合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还担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及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SCOPE顾问与SCOPE SGOMSEC(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方法科学小组)成员、UNEP/GEF(联合国环境署全球基金委)STAPⅢ Member第三届科技咨询组成员。

    50年代初在柳大纲院士领导下,最先在我国研制成卤磷酸钙新型日光灯荧光料,并向南京灯泡厂推广成功,促进了我国照明事业的发展;1958年为稀土资源利用,开拓了稀土高温二元化合物等的制备与物化性能的研究。1959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出席了全国群英会。60年代配合原子能任务,开展了铀氟化物研究以及燃料干法后处理等研究工作。1975年她带领一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开辟环境化学新学科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80年代初她在美国与加州大学合作研究期间,从大量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有机提取物中分离出上千个级分,以生物实验指引选取活性级分,用高分辨率色-质谱法鉴定所含化合物。1981年首次报道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中检出2-硝基芴致癌物,1982年作为第一作者报道检出50种NO2-PAH和含氧NO2-PAH等直接致突变物。这是关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研究的重大突破。有关结果单篇已被国外文章引用百余次,它是当时美国有关部门决策是否实施柴油机化的重要依据之一。返国后她继续组织推动着有关前沿研究,主持并参加建立了复杂环境样品中痕量及超痕量污染物的一系列分析方法。在国内环境中检出一系列NO2-PAH的污染源,从鲁奇煤气化焦油中检出600种化合物,发现其中2/3的致突变性来自多环芳烃、且氮杂PAH的活性更高。所积累的不同炉型和煤种燃烧排放PAH等的数据,为我国当时的能源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80年代后期,开展了对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生态毒理与分布调查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在作为第一主持人开展“八五”国家重大基金《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项目中,与九个兄弟单位合作,进一步拓宽了不同学科的联合,研究了一系列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迁移转化及降解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QSAR)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进而建立了一套综合研究污染物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的先进方法,发现了国内二噁英等的重大污染源及其生成机理;及其他一些新现象和新规律。在此基础上建议了对生物危害的阈值,提出了生态调控对策,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对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均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995年以来开展了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的初步调查和一系列研究工作,为我国参加讨论制订POP国际公约的代表提供重要科学资料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较早在国内开展环境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等前沿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与生物标记物研究、绿色化学及清洁生产发展。1999年被聘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国家技术协调组成员。促进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安捷伦亚大地区北京环境分析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还为创建《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作出了贡献。

    徐院士曾于1978年获中国科学院稀土利用及原子能后处理等研究重大成果奖三项;1989年《硝基多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综合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获奖第一人);199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99年《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重大基金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第一人);2001年获何梁何利奖。另获国家及中国科学院奖励近十项,已培养硕士生10余人、博士生20余人,博士后3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约50篇),译书一本,合作编著中、英文专著三种。现主要进行环境安全研究、POP(PTS持久性有毒物)潜在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环境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固废物处理基础研究以及环境研究与能力建设、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李文华——著名生态学家
    冯宗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鸿霄——中国工程院院士、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