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求解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矛盾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求解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的矛盾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徐琦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1
  耕地保有量保持18亿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如何做到既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又守住18亿亩耕地保有量这道“底线”,是“十一五”期间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生态退耕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人均耕地少,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是记者在国土资源部听到的对我国耕地现状的描述。与资源不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较快的耕地减少速度。“十五”期间我国共减少耕地9240万亩,年均减幅达1848万亩。

  基本农田的保护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大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基本农田15.89亿亩,比《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6~2010)确定的16.28亿亩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净减少3900多万亩。而且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还有部分基本农田在25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还林。而高质量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临建设占用的压力不断增大,并且这些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短缺,补充难度也很大。

  据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樊志全介绍,耕地减少主要是因为建设用地、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其中,生态退耕是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十五”期间我国共计减少耕地1.13亿亩,其中生态退耕8065万亩,占70.9%;而因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灾毁耕地造成的耕地减少分别占14.4%、11.4%和3.3%。

  生态退耕需科学规划

  樊志全认为,“十一五”时期,要想有效遏制耕地减少势头,一定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核定适当的生态退耕数量。“十五”期间生态退耕已占到耕地减少量的七成,年均退耕1600多万亩,显然,“十一五”无法继续如此大规模地生态退耕。

  另外,一些地方在执行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时,没有很好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随意扩大生态退耕范围和绿色通道建设的宽度,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发展养殖业。各地在基本农田上植树造林近930万亩,绿色通道建设近180万亩,发展养殖业近255万亩。
  只有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保护好生态。以贵州省为例,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多次实施陡坡耕地还林,却屡退屡耕,几经反复。关键在于没有解决好粮食保障问题,把不该退的好田地也给退了,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就会走砍林垦田的老路。2000年以来,贵州省坚决禁止在25度以下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中植树造林。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住了,粮食实现基本自给,全省生态建设因此没有再出现反弹。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这意味着今后5年我国耕地减少量必须控制在3000万亩以内。完成这项指标,需要规划的宏观把握。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说,退耕还林对于保护生态是必要的,但退多少、退多快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值得关注的新举措

  面对生态退耕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司有关人士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在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也将保障生态脆弱地区治理和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用地需求,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态退耕标准和指标,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国家将重点做好陡坡耕地、严重沙化地区等的退耕工作,严禁将土壤条件和耕作条件良好的平坝缓坡地退耕。生态退耕地区要确保农村人口保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口粮田。

  为加大基本农田保护的力度,国务院即将出台省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并将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土地证书上标注基本农田面积等形式落实到承包户,把农田保护工作与地方和农民的利益挂起钩来。

  同时,国家将增加投入,把提升农田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国土资源部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安排要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大工程倾斜,要把东中部粮食主产区省份和非粮食主产区内的粮食主产县、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重点支持区域。

  此外,今年国土资源部还将科学编制新一轮规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特别是占用耕地数量,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专家纷纷为保护耕地建言献策
    千万不要忘记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