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绿色生活 >> 生态旅游 >> 文章正文 | ![]() ![]() |
|
|||||
| |||||
走进玉树:通天河与三江源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浪文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8 |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高高耸立的旗杆上鲜红的国旗在苍茫的天际飘荡。 一个圈起的偌大水泥广场还在继续地进行修缮。 “高原极地,一派风光,水塔天成,源远流长,三江同根,与斯滥觞” “浩淼东去,润泽八方,羽族炫翎,天籍泱泱,蹄类竞走,蓊郁苍茫” 这首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记我并没有抄完。 十余阶台阶上,白色的石头围栏中就是了由江泽民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波浪和吉祥的刻纹中, 纪念碑用56块花岗岩雕出了代表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向上展开的手掌。 表达着团结的力量和未来的信念。 碑体高6.621米,象征着长江发源地各拉丹东海拔6621米的雪峰。 碑基座面积363平方米,象征了三江源流域36.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基座高4.2米,代表了三江源平均海拔4200米。 海拔3700米的通天河畔竖起的石碑,是为了纪念2000年8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当时来自长江源头治多县、黄河源头曲麻莱县和澜沧江源头杂多县的三位少年,分别带来了从三江源头地区采集的水和土,并和有关人员一起在纪念碑旁种上了代表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棵小树。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这座"中华水塔"。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 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喜马拉雅旱獭等70多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成了国家自然保护的一号工程。 这块约占青海总面积的44%的地区,包括玉树、果洛两州及兴海、同德、泽库和格尔木的一部分,也是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曾严重恶化。 湖泊和径流普遍萎缩,冰川大面积萎缩,生湿地和草场大面积退化,土地沙漠化加速,水土流失严重,鼠虫害猖獗,干旱气候增多,过度放牧现象普遍,盗猎野生动物屡禁不止,滥采沙金乱挖虫草发菜药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高原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马麝已濒临灭绝,黑颈鹤,白唇鹿、马鹿、雪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数量锐减,藏羚羊也由原来的十万余只下降到了现在的三万余只。 今天青海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一成多。 退化、沙化的草地已经占到了青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其中的10%经已沦为“黑土滩”型次的生裸地。 草原鼠害面积也占到可利用草场的28%,鼠害区每公顷高原鼠兔洞竟达1600多个。沙化的土地每年要向长江、黄河输送泥沙一亿多吨—— 源区藏民人均年收入仅800元。 据报道截至去年,这里尚无一名编制内的科研人员蹲守源区从事生态研究。 如果这里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会受到严重 的影响。 卤虫禁捕了,沙金禁采了,发菜禁售了,野生动物禁猎了,森林禁伐了。 也开始了植树,退耕还草启动了,保护区也建立了。 青海省政府今年八月份颁布了禁牧令,禁止在长江黄河源头区放牧。 比较看到的现实,一切仿佛还都遥远,一切也都需要时间。 希望三江源保护区可以充分发挥到它的作用。 祝愿我们的通天河能够早一日重新清澈起来。 祝愿高原脆弱的生态可以早一时获得相对的平衡。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守护三江源 试论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 三江源河流湖泊众多 占全国湖 论对天然河流水资源开发中的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准则 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修复 作为饮用水源的微污染湖泊水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探析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遥远的湖泊与草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