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供求 >> 仪器仪表 >> 环境检测仪器 >> 供求信息信息
TSS便携式浊度、悬浮物和污泥界面监测仪 【字体:

信息标题: TSS便携式浊度、悬浮物和污泥界面监测仪
信息类型: 供应
交易方式: 当面交易
发 布 人: azuresci
发布日期: 2010/11/16 14:00:08
有效期至: 2010/11/26 14:00:08

详细内容

TSS Portable便携式浊度、悬浮物和污泥界面监测仪在市政和工业废水、饮用水以及河流监测中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远程监测工具。该仪器可以用做监测过程中的一种优化工具,也可以作为校准或验证在线传感器的一种简便方法。

创新点:
一台仪器可以测量三个参数;
多条校准曲线,便于使用;
简便的污泥界面测量;
气泡补偿测量保证更高的精度;
耐用材质,使用寿命长;
使用可充电的电池供电;
采用的是独特的、带有红外二极管系统的复合多光束交替光方法,无论测量浊度,还是测量悬浮物,其测量量程都比较宽。

技术参数:

测量原理:
红外二极管系统的多光束交替光方法。浊度:双通道的90度散射光测量,符合DIN EN 27027/ISO 7027; 额外的测量值通过六通道多角度测量验证悬浮物:六通道多角度测量,吸光度修正测量

量程浊度:
0.001~4000NTU悬浮物:0.001~ 400g /L1400000mg/L)(上限取决于样品 的特性)。

准确度浊度:
小于3%或±0.02NTU, 取较大值悬浮物:小于4%或± 0.001g /L, 取较大值

分辨率
浊 度:在00.999 NTU时为0.001;在19.99 NTU时为0.01; 在1099.9 NTU时为0.1;大于100 NTU时为1悬浮物:在0~ 0.999 g /L时为0.001;在1~ 9.99 g /L时为0.01;在10~ 99.9 g /L时为0.1;大于 100g /L时为1

测量单位

浊度:NTU, FNU, EBC悬浮物:ppm, mg/L, g/L, %  

主要特点:  

一台仪器可以测量三个参数:
Hach
公司的TSS Portable便携式浊度、悬浮物和污泥界面监测仪采用的是独特的红外二极管系统和多光束交替光方法;就一台便携式测定仪而言,无论测量浊度,还是测量悬浮物,都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

多条校准曲线,便于使用:
分析仪中存储有4条不同的悬浮物校准曲线,以及1条浊度校准曲线。对于不同的使用场合或者不同类型的污泥,无需不断地进行重新校准。

简便的污泥界面测量:
测量单位设为mg/L, g/L或百分比就可以测量污泥界面。先进行仪器校准,然后慢慢地将传感器放入沉淀池中。当传感器到达污泥界面层时,悬浮物的浓度会显著增加。传感器检测到污泥界面层后,检查传感器电缆上以米为单位的刻度,确定水面到污泥界面的深度。

气泡补偿测量保证更高的精度:
仪器的软件可以自动对测量产生影响的气泡进行补偿。浊度是使用仪器存储的校准曲线预先校准的。悬浮物测量时,由于每条校准曲线都可以使用最多三点测量值校正和一个零点校正,因此每条校准曲线都可以拟合至实验室测量结果。

耐用材质,使用寿命长:
传感器是由抛光的不锈钢材质制成,带有防刮擦的蓝宝石视窗,可以在恶劣环境中应用。抛光的不锈钢有助于避免颗粒物黏附在探头表面上。内存可以存储多达290个测量值,包括时间、日期、测量值、测量位置和同质性。可选择三种操作模式——单点测量、间歇测量或连续测量。

使用可充电的电池供电:
Hach
公司的TSS Portable便携式浊度、悬浮物和污泥界面监测仪使用可充电的电池供电,在典型的测量模式下最长可使用1个月,在连续测量模式下,可使用4个小时。为 了现场更长的使用时间,间隔测量模式时在两次测量之间自动关机。可以显示电池状态。友好的用户操作菜单,直读式LCD图形显示屏显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境生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联系人〖azuresci〗信息
发 布 人: azuresci
所属区域: 北京市省昌平区市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号国际创业园1号楼12C
邮  编: 100081
Email: zc@azuresci.com
公 司 名:
部  门:
公司地址: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环境生态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16 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903131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297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站长:ahaoxie
模板设计:梅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粤ICP备09031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