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
作者:顾朝林等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18 14:23:0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出版时间: 2009-6-1
  • 字  数:
  • 版  次: 1
  • 页  数: 168
  • 印刷时间:
  • 开  本: 16开
  • 印  次:
  • 纸  张:
  • I S B N : 9787564117160
  • 包  装: 平装
  • 内容简介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已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的影响,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低碳城市遂成为遏制全球增温的首要选择。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则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书是国内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首先,主要论述了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的关系,从理论研究、行动计划两方面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的综述。其次,以人为C02排放受社会发展阶段影响、技术发展可以改变能源结构、城市发展受集聚分散原理支配、低碳城市发展是系统工程、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等基本假设为前提,构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理论框架,初步提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及技术和数据支持系统研究、低碳城市规划创新研究、低碳城市专项规划创新研究、低碳城市规划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以及低碳城市规划制度建设与实施机制研究。第三,运用低碳城市规划理念和规划技术方法进行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园区规划试点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城市与区域研究、气候变化、地球科学、公共管理等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政府决策者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顾朝林,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88—198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89—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93—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1994—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和城市与人文地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其中1996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做访问教授)。1998调入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任教授,1999—2003年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系主任。2006年10月调入清华大学。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地名与行政区划学会常务理事。1989年为中国科学院首届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999年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000年为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者,2000年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目录
     
    第一编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1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
      1.1 气候变化涉及的科学问题
      1.2 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交织
      1.3 我国C02排放现状与趋势
      1.4 碳减排与低碳城市
      1.5 走向低碳城市规划
     2 低碳城市研究进展
      2.1 理论研究进展
      2.1.1 低碳生活方式
      2.1.2 低碳城市规划
      2.2 行动计划进展
      2.2.1 国际组织
      2.2.2 发达国家
      2.2.3 发展中国家
     3 低碳城市规划
    3.1 基本假设与理论框架
      3.1.1 基本假设
      3.1.2 理论框架
    3.2 规划创新与专项研究
      3.2.1 规划创新
      3.2.2 专项研究
    3.3 规划方法与指标体系
      3.3.1 规觉方法
      3.3.2 指标体系
      3.4 制度建设与实施机制
      3.4.1 制度建设
      3.4.2 实施机制
    第二编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例——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1 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1.1 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1.1.1 发展优势
      1.1.2 开发劣势
      1.1.3 发展机遇
      1.1.4 面临挑战
      1.2 总体发展战略
      1.2.1 指导思想
      1.2.2 规划原则
      1.2.3 空间战略
      1.2.4 发展目标
     2 区域规划
      2.1 低碳村镇体系规划
      2.1.1 功能性城市区域规划
      2.1.2 村镇体系规划
      2.2 低碳型产业体系规划
      2.2.1 现状与问题
      2.2.2 产业规划思路
      2.2.3 低碳产业体系设计
      2.2.4 循环经济系统
      2.3 低碳交通与物流系统规划
      2.3.1 现状与问题
      2.3.2 区域高效高速交通系统规划
      2.3.3 区域慢速交通系统规划
       ……
     3 园区总体规划
     4 起步区规划
     5 中心区城市设计
     6 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附录:名词解释
     
    书摘插图
     
    第二编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实例——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产业园区规划
    2008年在山东省建设厅的领导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编制完成《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促进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统筹的山东省北翼经济增长区和用地节约、布局紧凑的城镇群。到2020年,将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山东省乃至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生态经济区”的设想。
    黄河三角洲低碳经济园区,位于东营市利津县刁口乡,处在黄河三角洲中心位置和黄河故道的人海口,成陆土地年代新,陆地面积为526.5km2,人口为13000人,其中实际在编户籍人数仅1700人。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碳汇资源广,具有编制低碳生态城的良好条件。该区域历史上曾经是重要的渔港,近年来受行政区划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以农、牧、渔为主,碳排放少,具有发展生态与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的良好条件。
    本次规划以低碳生态镇规划理念进行黄河三角洲低碳经济园区规划编制,尝试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接轨,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本项规划按照国家《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按镇域规划、镇区规划两个层次展开,规划内容涉及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区城市设计导引和重要项目策划等多个方面。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