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
作者:王子今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3 12:17: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分布、植被、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条件的基本形势,也从思想史和观念史的角度阐述了秦 汉人的生态环境观、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的关系。对于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的若干个案,如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因素、秦史的灾异记录、秦汉长城与生态史、汉代“海溢”之灾以及 两汉南方的“瘴气之害”等,作者也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河北武安人,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历史学硕士,北京师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秦汉社会史论考》等。
目录
一 选题意义与学术史的简略回顾 1.自然史和人类史 2.生态环境研究与秦汉历史文化的新认识 3.本书“生态环境”用语的概念界定 二 秦汉时期气候变迁 1.秦汉气候史研究的进步 节气序次:宋元学者的发现 天地相应之变迁:清代学者的讨论 20世纪的古代气候史研究及学界对秦汉气候的关注 2.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新认识 北方的竹林 黄河流域稻作经济. 气候变迁与主要作物由水稻而豆麦的转换 稻处种麦 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农时的比较:《汜胜之书》与现今农耕生活 农时的比较:《汜胜之书》与《四民月令》 附论:关于西汉黄河流域的稻米生产 3.科学考察的实证 海面升降与气候变迁 华北地区植物群的变化 东南地区的“凉期一暖期”和“旱期—湿期” 秦俑一号坑淤积和沉降的原因 汉代昆明地区气温的推定 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变化 赤峰地区古气候与科尔沁沙地的演变 新疆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化 西藏的历史时期气候背景资料 居延遗址的古植被考察 内蒙古盐湖的演变与气候环境史考察 不同的数据和不同的认识 考古与生态环境研究:南越王墓的考察 4.两汉气候变化 汉武帝时代的严寒记录 西汉晚期和王莽时代的严寒灾害. 东汉前期的异常气象 东汉中晚期的“寒气错时”情形 区域差异:渐变的可能 附论:关于秦汉时期淮河冬季封冻问题 三秦汉时期水资源考察 1.自然科学家提供的秦汉水文史资料 华北平原湖泊的扩张与收缩 长江流域的江湖古水文状况 红水河阶地的考察 塔里木盆地南部绿洲分布的水资源条件 2.秦汉时期渭河流域水资源状况的分析 秦与西汉王朝的名川之祀 关于“河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说 秦都成阳水井调查 汉代古桥规模的参考意义 附论:说“高敞”:西汉帝陵选址的防水因素 “高敞”追求与秦汉丧葬礼俗 帝陵规划与防水要求 西汉帝陵潜水水文地质条件的考察 ……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与本课题有关研究论著目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