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
作者:蒋高明  文章来源:水利水电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27 15:26:4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出版时间:2008-1-1

  • 版  次:1页  数:260字  数:242000
  • 印刷时间:2008-1-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
  • 印  次:1I S B N:9787508449616包  装:平装

推荐:

本书为国内首部对干旱半干旱区造林做法进行系统剖析的科普类专著。围绕国内在生态恢复和沙尘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人类治理沙尘暴的思路需要改变,不要试图征服自然而要顺应自然规律,采取自然力恢复的科学道理。

简介:

  本书以连续5年的半干旱区生态恢复试验为线索,结合作者在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各种实践和野外调查,阐明了在生态系统退化尚没有达到阈值时“借助自然力”恢复的观点。全书共分7章,前三章谈草原退化诱发的沙尘暴问题以及治理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尤其在治理思路上的“林草之争” 实质问题,建议国家在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治理应以草为主,辅助以灌木和少量的乔木。但是,无论是草还是乔灌木的修复均应强调释放自然力,将国家的大量治理经费向社区中的人倾斜。第4章介绍了国内外自然力恢复成功的具体例证以及自然力恢复的科学道理;第5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开展的试验,以及由此诞生了生态治理模式,如“以地养地” 、“自然力恢复”、“畜南下、禽北上”;第6章介绍了中国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退化原因以及分类治理的思路;最后一章作者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自然力恢复观点面世的艰难性和曲折性。本书为国内首部对干旱半干旱区造林做法进行系统剖析的科普类专著。
  本书适合从事恢复生态学、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研究和管理的人士阅读,也可供高校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人员以及管理者参考,还可供关心环境保护、土地荒漠化防治等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

作者:

蒋高明,1964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平邑县,198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山东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植物学通报》、《生命世界》编委或副主编,《新京报》、《科学时报》、《中外对话》特约评论员或专栏作家。共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篇(部)。提出的“以地养地”、“以自然力恢复”、“畜南下、禽北上”等生态恢复观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旷日已久的“林草之争”
 1.1 国外的“造林”工程
 1.2 “三北防护林”为什么不能阻挡沙尘暴
 1.3 干旱区造林透支了子孙水
 1.4 草原造林合理吗
 1.5 退牧还草的收获
 1.6 林草之争实质在哪里
第2章 草原:大自然的冷静之作
 2.1 从草原走出直立人
 2.2 消失的单花郁金香
 2.3 布氏田鼠的进攻
 2.4 牲畜失去的春天

在线试读:

第1章 旷日已久的“林草之争”:
  1.2 “三北防护林”为什么不能阻挡沙尘暴:
中国“三北防护林”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最高领导就指示,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1964年,上述指示又更加明确为:林业要以造林为基础。造林要把重点放在水土流失、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有阵地,有重点,有步骤的前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用诗人的热情和革命家的激情,为三北地区的生态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促使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立项上马殊不知,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地区让森林成活是相当困难的。
“文化大革命”前夕,原林业部领导同志深入沙区、山区调查研究,形成了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存在千旱、风沙危害、水土流失问题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的构想。由于“文化大革命”,这个构想未能实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林业总局又组织一大批干部深入三北地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三北工程计划任务书和建设规划》。
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同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并强调指出: “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国务院还要求有关省(自治区),采取有力措施,按期完成防护林建设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从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