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绩效评价 |
作者:樊胜岳 张卉 乌日… 文章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27 15:37:4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出版时间:2011-6-1
简介: 本书从经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相互交叉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剖析荒漠化治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从制度分析入手,研究土地集体所有、草地家庭承包和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荒漠化治理的作用,比较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使用权分配和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三种制度设计的利弊,提出了市场化生态购买的制度安排。本书是荒漠化生态经济研究的新成果,对荒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荒漠化防治研究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可供从事生态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的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
樊胜岳,男,1962年1月生,山东省郯城县人。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从事生态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生态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中国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与制度选择》、《张掖地区沙产业发展对策与关键技术》等专著5部。
目录:
导 言 第1章 荒漠化的人为成因与治理错位 一、荒漠化的概念 二、荒漠化的成因 三、当前荒漠化驱动力解释面临的困境 (一)已有的沙漠化驱动力理论研究 (二)对沙漠化驱动力的解释 (三)难以解释的沙漠化逆转现实 (四)制度因素的引入 四、制度因素的引入及其作用 第2章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一、1949—1978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一)三次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大变革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