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羊街镇1公里外的龙池村口,一处占地400平方米的房屋工地,基石已具雏形。这就是长期自费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的寻甸农民张家营梦寐以求的广播站。他的痴情还在继续,此前所获的5万元奖金,用作了基础建设。下一步,他将贷款3万元建设主体工程,欲完成从“打游击”到“根据地”的转变。
从人力三轮到面包车
一辆白色的长安牌面包车,顶上彩旗飘飘,一个大喇叭焊接在车头。驶过街头时,车里传来标准的普通话,播放着森林防火或禁毒防艾方面的知识。车内,张家营戴着草帽,缓缓驾驶着面包车,接受周围群众的注目。
13年前,他使用的还是一辆人力三轮车,走村串巷卖菜,一台录音机一个喇叭,播放国家的大政方针。那时,村里人有电视的人家还不多,在张家营看来,那是最直接的“知识进村”。
4年前,人力三轮换成了三轮摩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市广电局送了他一部面包车。这使张家营的痴情也随这辆车“流动”到更广的范围。
日行200公里宣传防火
张家营家在羊街镇龙池村,距寻甸县城27公里,距嵩明县城15公里。
今年大年初四,他就驾着面包车出发了。当时,里程表显示不足1万公里,而到前天已达11917公里。也就是说,10多天来,他已跑了近2000公里,平均每天近200公里,主要播放春季森林防火方面的知识。
“差不多2天就烧掉一箱油,车也难养。”他感慨。为了生计,有人到县城,他也顺便拉上,每人收费5元。
几年来的“打游击”式宣传过程中,他一直都在梦想在村口建立一个固定的广播站,建立“根据地”。从今年1月开始,这个梦想开始艰难实现。
自建乡村文化活动室
自从获得5万元奖金后,他就立马着手规划占地400平方米的乡村文化活动室。从简明的规划图可看到,主活动室占地120平方米,被分做6小间,包括书报阅览室、科普阅览室、法律法规阅览室、义务宣传工作室和文化娱乐室。
买地皮花了2万元,各种石料花去1万元,前期施工又花去1万多元。如今,这笔钱只剩下3000元。而这个文化活动室预计共需12万元,目前还差7万元。“剩下的主体施工我要贷款来搞。”张家营依旧持续着他的执著。
当地政府也给了他一些特殊的支持,比如默许其私车拉客,为他提供宣传材料等。但在资金上,因财政困难,爱莫能助。
困难中的孤独渴望
“一般人很难理解张家营。”一位熟悉他的乡邻说。“搞宣传是他的精神支柱,不图什么私利,大家也确实可从他的广播里学到一些东西。”
张家营则在一份材料中发出过这样的声音:“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继续支持,帮助我把乡村文化活动室建好。我将服务好乡村文化宣传,用实际行动回报。”
建“根据地”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而他并不好意思向政府或社会开口。寻甸县已有人为他担保,近期他将贷款3万元,开始文化活动室的主体建设。
施工工地上,为了一个惠及更多基层群众的梦想,张家营焦急地走着,显得孤独而执著。(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