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农民书屋 >> 农村建设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乡村发展道路
作者:袁华杰等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三农”发展却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如何深入、透彻地理解“三农”问题,并作出科学决策,在世界深陷金融危机,中国亟须保持稳定、释放农村消费力的情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社会科学报》特约请有关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希望为中国“三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农”问题的历史维度

  自中国开始追求工业化以来,中国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就被裹挟入整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不再是单纯的农业或农村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告诉记者,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一般都是从农业提取的。中国是一个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的国家,农业资源短缺,而农业人口总量很大,人均资源量就很小,相对的,人均农业剩余就更小。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够从农业提取高度分散又很少的剩余,来完成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呢?答案是只有少数人在城市,才能更多地去占有农村的资源,才能形成城市的工业化;而农村,由于三大要素长期流出,就会仍然停留在相对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处在比较容易衰败的社会形态中。这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在中国的客观历史必然。所以,只要中国追求工业化,就必然产生“三农”问题。

  在这样的前提下分析中国的农村发展问题,一方面要考虑中国的传统农业文明的遗产,以及小农村社制经济的必然性与相对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突破乡村发展瓶颈。

  “三农”问题的全球视野

  中国农村发展的基本问题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在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包括农民、农村和农业等三个维度的“三农”问题。非独中国如此,几乎所有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矛盾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三农”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农村发展状况千差万别。总体上看:第一,发展中国家农村严重落后于城市,属于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这种结构甚至还在不断强化。第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城乡差别正在迅速缩小,二元结构不断弱化。第三,发达国家通过几百年的殖民化转移出大量贫困人口,城乡已无多大差别,二元结构基本消除。

  因此,如果我们把视野拉到全球,可以看到,“三农”问题是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是,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命运也并不相似。在资源环境最宽松的巴西,农场规模动辄就是数百上千公顷,农业经济学理论追求的规模效益实现了,但是农民照样贫困,而且这个人均土地资源大于中国几百倍的国家,竟然还长期解决不了饥饿问题。再看看墨西哥贫民窟、孟加拉贫民区,为什么在发展中各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那么多农民会流离失所?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都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吗?

  温铁军认为,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历程,中国本来就没有西方语境中的单纯的农业问题,我们有的其实本来是农民生计、农村可持续和农业稳定这“三农”问题;如果我们坚持把美国的占地数百公顷的“农场”主翻译成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那么这种基本概念错误必然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理论和政策误解。

  乡村发展的核心问题

  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个平稳快速的发展时期,但是多年来的发展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这是它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这些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农村发展改革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深入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现实,可以发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中国乡村发展现在面临三大核心问题,即乡村治理与政权建设问题、乡村土地与财产关系等基本制度问题以及乡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乡村政治体制的内核主要就是乡村基层的组织化和民主化,乡村经济体制的内核主要就是土地与财产关系等基本制度的改革,乡村社会体制的内核主要就是乡村社会资源的资本化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增加以解决民生问题。在这里,土地制度尤其重要。乡村经济的基点是建立在土地权属之上的,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乡村经济的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土地进行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11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的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但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曹锦清告诉记者:“能够找到一种方案一下子解决‘三农’问题,是巫师说的话。‘三农’问题将长久地存在,只能根据新情况逐步解决。而且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还会出现。不可能找到灵丹妙药。”

  最根本而言,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何使农民增收,即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如何走向富裕。我国农民增收已经到了一个拐点,单纯依靠农作物实现增收的空间微乎其微。通过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将农业人口转移出去是一个办法,但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使这个办法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还是不能解决农村发展问题。

  在中国的国情下,发展乡村工业和城镇化、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将是中国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有鉴于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举措:第一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第二是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第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四是促进农村公用事业发展;第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显然,中央强调新农村建设要多方面、多元化,既要加强农村基本建设投入,又要改善农民生活,不再是过去只强调农村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这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宏伟蓝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评论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