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湖北省土壤肥料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湖北省农业厅宣传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4 9:30:15  文章录入:见鬼  责任编辑:见鬼

  2008年12月12日,湖北省农业厅在武昌召开全省土壤肥料工作会议,徐能海副厅长主持会议,陈柏槐厅长作主题报告。会议传达了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了近几年我省土壤肥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科学分析了土壤肥料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研讨了今后发展目标与思路,全面部署了今后工作任务和重点。 


  近几年来,全省土肥系统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耕地质量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有利时机,加强管理,推广技术,发挥土、肥、水基础性作用,全省土肥工作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技术推广稳步发展,职能管理规范有序,体系建设焕然一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土肥系统异军突起,成为促进我省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科学施肥规模空前
  2005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我省先后有85个县市承担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之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之大,前所未有,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的广泛称赞。一是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业节本增效。四年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1亿亩次,为农民节本增效30多亿元。二是促进了施肥结构的优化,化肥利用率得到提高。我省化学氮肥应用量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养分比例进一步调优,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三是促进了技术成果积累,科学施肥指标体系基本建立。基本确立了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为全面实施科学施肥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促进了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一体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积极探索了专家、厂家、商家、农家“四家结合”的技术推广和服务模式,实现了“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

  (二)地力建设纵深发展
  一是耕地地力评价大范围开展。已在14个县市进行了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农业结构调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地力建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二是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在扩大。应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提高秸秆还田的质量和效益,累计示范面积达18.7万亩,每亩节约人工和机耕费60元左右,水稻增产5-10%,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约0.05个百分点。三是标准粮田建设积极推进。我省粮食主产区21个重点县市先后实施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每个县市建设4-6万亩高产稳产标准粮田,耕地地力提高1个等级,每亩增产粮食50公斤以上。四是土壤监测常抓不懈。坚持抓了全省10个部级监测点、30个省级监测点和300个县市级土壤监测点的工作,土壤监测网络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农田节水初见成效
  我省以实施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试点项目为契机,针对不同地区气候和耕地特点,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大力推进农田节水工作。恩施州核心示范区示范结果显示,降水利用率提高5.3个百分点,达到60%左右;灌溉水利用率提高8.1个百分点,达到50%左右。2002-2007年全省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共计810.4千公顷,节水总计6.08亿立方米,节省水费6000万元。

  (四)肥料管理不断规范
  严格实行了肥料市场准入制度,使肥料登记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至2007年底,全省在登记有效期内的肥料企业达410家,产品555个,占应登记的98%。各地坚持以打假保春耕、打假保秋播为重点,开展了肥料质量大检查和执法打假活动,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坚持开展肥料主推产品公告活动,每年向基层和农民推介春夏播、秋播主推产品,方便农民选购放心肥和安全肥。

  (五)体系建设明显加强
  目前全省属于全额拨款的土肥站53个,差额拨款的38个,职工人数由2004年底的不足700人增加到目前的92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一半以上。具备常规化验能力的土肥化验室达86个,比2004年增加65个;化验室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1056台(套)。土肥系统公益性服务能力大大增强,行业形象正在向“公共土肥”方向发展。

  会议提出今后全省土壤肥料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耕地地力和肥料利用率为中心,以依靠科技进步为手段,努力提高土壤肥料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土肥水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土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土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四优化四提高”:一是优化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提高耕地质量。使耕地地力提高一个等级,全省高产田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0%。二是优化投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调优有机肥与化肥、氮肥与磷钾肥施用比例,使化肥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三是优化农田节水模式,提高农田水利用率。以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为重点,使田间水分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0%。四是优化土肥公益职能,提高体系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肥料管理,使市场肥料合格率达到80%;加强体系建设,使土肥队伍得到稳定,工作条件得到保障。

  要全面完成确定的土壤肥料工作目标,必须努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从构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农化服务体系和生态体系等三大体系着眼,整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规模,2009年要达到7500万亩,到2015年达到全覆盖,配方肥应用面积达到60%。二是强化项目实施的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由目前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满足农户个性化需求,发展专家、厂家、商家、农家“四家结合”的技术推广和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各类作物和各类土壤施肥指标体系,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三是认真开展地力评价工作,结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期分批实施,到2012年完成全省县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四是建立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逐年增加专项经费,争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

  2、努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围绕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我省粮食主产县市列入实施。二是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三是启动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构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耕地质量预测预报和质量监管工作。

  3、不断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
  围绕实施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项目,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推广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模式。一是要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技术,扩大秸秆腐熟菌剂应用,扎实办好项目区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全省1000万亩应用。二是积极推广粮肥、菜肥、饲肥兼用的经济绿肥种植技术。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投入的目的。

  4、着力实施农田节水
  以实施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试点项目为重点,开展集雨灌溉、节水设施、膜下滴灌等田间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应用示范,建立保水、省水、集水、蓄水等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示范区,加快推进农田节水。

  5、切实加大肥料管理的力度
  一是强化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肥料登记审批程序,严格标准和登记范围,重点把好实地考察关、资料审查关和评审核定关,严格肥料市场准入。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坚持开展以打假保春耕、打假保秋播为重点的肥料执法检查活动,加强证后质量跟踪监管,打击制售假劣肥料、坑农害农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继续做好春秋两季肥料主推品种的申报、评审和公告工作,推介一批质量优、信誉好的生产企业和肥料产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选购施用优质肥。四是推行肥料登记管理工作中的政务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辛景树处长参加会议,并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我省近几年来土壤肥料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省农业厅领导、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局长、土肥站长共260余人参加会议。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