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扩内需要以激活农村消费为治本之策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9 10:10:1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期公布的一些经济指标显示,中央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一些上游原材料价格降幅开始趋稳,部分品种触底回升,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速好于预期,信贷投放量大幅增长。经济形势初显回暖迹象,表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策略开始收到成效。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外贸进出口额已经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扩大内需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各项投资计划纷纷出台并逐步落实之后,创造条件刺激消费,尤其是激活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应该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点所在。 当前经济要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事儿。以前是外国人帮我们消化巨大的产能,现在外国人钱包瘪了,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怎样让老百姓掏出钱来去消费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我们上一次采取的办法是大幅提高住房,教育,医疗这些刚性需求的价格,学谁都得上,医院谁都得去,房子大家都要买,肯定是掏钱越多需求越旺,在那些你不得不消费的地方动脑筋,最后增长是拉动了,可三大需求变成了三座大山,成为我们长期内需不振的重要根源。此次新一轮扩大内需,在笔者看来,着力点应该在扩大农村市场,激活农村消费上。有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真正有比较旺盛消费能力的人数大概只有三亿,剩下的人,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居民,日常消费基本上集中在维持生存的必需品上。刺激消费,这些人不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有数据表明,目前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5元多,5个农村人口的购买力仅相当于1个城镇人口,而农村家电产品的普及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的消费需求。 当然,要让农民把钱包里的钱掏出来,首先要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因此,创造各种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是激活农村消费的题中之义。当前政府出台的一些诸如家电、农机、种粮等补贴降低了农民的购置成本,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下一步应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同时在农村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更多财政资金,这些投入对增长的作用虽然不像搞个大项目那么直接,但每投入一块钱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成本。直接发钱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广大的农村居民,急需用钱的地方很多,发下来的钱能直接转化为消费,大家拿到补贴就存银行的“流动性陷阱”现象,起码在低收入群体中不会出现。 长期来看,真正要让农村消费这只猛虎出笼,必须消除束缚农村居民的各种制度性藩篱,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这就需要各项制度变革的及时跟进,因为农村地区的贫困在相当程度上是权利贫困。解决农村问题,远不止是修几条路和让农民种好地那么简单,只有在户籍、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继续改革,让农民和市民获得同等的国民待遇,农民才能真正富起来,农村的消费也才能真正启动。这些都是慢活儿,但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内需不振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