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实用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探索气候变化下的马铃薯种植
作者:倪永强 苑…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3
  马铃薯是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甘肃省定西市是全国三大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马铃薯产业是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实现“四个一千万亩”工程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的影响愈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2012年1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开展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特色产业的影响评估及适应对策”的专题研究。日前,该项目已完成了验收。

  据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项目负责人赵鸿介绍: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定西安定,年降水量仅约377毫米,而气温却呈上升趋势。暖干化的气候特征直接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选择在定西开展了马铃薯分期播种、全膜垄沟地膜覆盖等科学试验,结合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马铃薯生长发育、生物量、产量形成、病害等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规律和机理,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黄土高原马铃薯种植区域、产量、品质、脆弱性等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农业种植模式、调整播期等方面的应对技术和对策。

  调研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区,温度升高或降水减少均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其中,在块茎膨大期,高温日数增加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在出苗期,土壤温湿度增加则能显著提高根冠比、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播种期实验是项目组最成功、推广价值最高的一个实验。项目组进行了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将马铃薯分成不同时期播种。结果显示:5月上旬的传统播种期和推迟20天左右播种期的产量明显不同。5月底或6月初播种的马铃薯每穴结薯最多11个,远远多于传统期播种的6至7个,同时最大的马铃薯重量是传统期播种马铃薯的4.1倍。

  与以往从宏观上提出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不同,项目组还研究出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成果,认为全膜垄沟地膜覆盖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应对当地降水少蒸发大的干旱气候环境。这些研究成果为半干旱区马铃薯种植区域的各级政府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用户名: *
    电子邮件:
    评价:
    验证码: *
    Reset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