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新农村建设 >> 新闻快报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对话专家:探索农民工消费增长新模式
作者:李朝民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9
    中国农民工的总量应该就是农村所不需要的全部剩余劳动力的总和,其职业教育的消费量至少在20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样巨大的超前消费无疑将从根本上全面拉动中国内需。

    主持人:本报记者李朝民

    嘉宾: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孔保罗

    孔保罗原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任《社会科学报》编辑,二十余年前移民澳洲,现就职于澳大利亚ABC教育基金(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保障与教育金融学研究。主要学术作品有:《教育并非起源于劳动》、《关于就业、教育及医疗自我保障模式的哲学原理及其实施模式》。

    当前,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重拳出击,采取很多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这些举措大都是局限在传统经济学范围之内的举措,而没有采用社会学思路来化解。对农民工问题也是如此,人们一直认为他们是一个需要救济和施舍的弱势群体。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他们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救济和施舍,农民工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过得更好。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农民工这一资源,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金融危机,更可以使中国社会经济走上高速、安全和平稳发展的轨道。本期对话我们请到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孔保罗先生,听听他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主持人:眼下,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正在日益显现,你却认为农民工问题可以是化解金融危机的出路。请介绍一下你的方案,并解释一下两者的关系?

    孔保罗:利用农民工问题化解金融危机,就是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可以无需事先支付任何学费而接受职业教育;期间享受全面医疗保障,同时预支未来的工资,直到找到新的工作;待学业结束(找到工作之后)再逐步偿还全部学费、预支的工资及其利息。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一个农民工用未来的收入自我保障。我称这种方案为“农民工就业直通车”。

    农民工就业直通车的实施,将会带来一次非常深刻的社会消费革命。首先,它不是用目前的存款来消费,而是用未来的收入消费,因此是一种完全的超前消费。第二,它的消费量空前巨大。初步估算,中国农民工的总量应该就是农村所不需要的全部剩余劳动力的总和,其人数至少在4亿以上,因此其职业教育的消费量至少在20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样巨大的超前消费无疑将从根本上全面拉动中国内需。第三,农民工就业直通车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它的形成,农民工的就业、医疗以及教育都有了可靠的保障,农民工无需再以储蓄的方式来应对失业、教育和医疗费用问题。这必将使人们从不敢消费的恐惧中解放出来,从而造成他们用现在的储蓄来消费。这种消费至少会占目前储蓄总额的10%到20%,也就是说在1.8万亿到3.6万亿人民币之间,它对拉动内需增长意义也是重大的。

    主持人:那么谁来贷款给农民工,资金从何而来?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国家助学贷款,可不少大学生贷款之后不还,银行损失很大,这些问题怎么办?

    孔保罗:不错,中国国家助学贷款自开始实施到现在已十年左右,因为这种贷款是由学生直接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而且无需担保,这就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银行工作量非常巨大而平均贷款额甚低(因此利润极其有限);二是风险极高,而且实际上也的确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呆账和坏账。另一方面,因为贷款并不包括预支未来的工资,因此很多学生也没有积极性。预支未来的工资给农民工不能采用这一模式,而必须采用互助循环保障模式。

    主持人:什么是互助循环保障?

    孔保罗:互助循环保障就是由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向金融信贷机构贷款,然后再转发给农民工,农民工形成还款能力之后逐步偿还给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再归还给金融信贷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向银行贷款非常容易,因为它的可靠性是最好的,金额也非常巨大,因此银行工作量会极大减轻,利润也很可观。所以,这种贷款是银行求之不得的最优质贷款。对目前中国金融信贷体系而言,这种优质贷款更加重要。目前中国金融信贷体系的资金流动面临着难以突破的困境:至少超过45万亿人民币没有稳妥的流动出路,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严重制约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突破这一困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贷款给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工用未来收入解决当前的暂时性困难,就可以使数十万亿资金突破流动困境。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匮乏。由于资金匮乏,致使中国社会保障很不完善、不全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数亿农民工都没有涵盖在保障范围内。但农民工就业直通车,既可以立即实现对农民工的全面社会保障,又可以使社会保障无需支出巨大资金。这种保障模式不但可以解决农民工和银行问题,而且还能有效破解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难题。

    主持人:这里有一个问题,怎样说服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贷款?

    孔保罗:就本质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应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所以社会保障体系有义务帮助每一个农民工,让他们可以用未来的收入实现自我就业保障。而向农民工提供贷款,社会保障体系就无需再为农民工提供任何救济,这就可以节约巨大开支。而且贷款者越多,社会保障支出就越小,获益越大。

    提供贷款给农民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坏账———这是由于农民工出现意外导致工作能力的丧失而造成的。但这种坏账的发生概率非常低,与社会保障体系所节约的费用相比较,实在微不足道。更为重要的是,获得贷款的农民工越多,社会保障节约的开支就越大,坏账的化解就越不是问题。

    主持人:你的方案是不是考虑过风险问题,如果农民工预支工资后赖账不还怎么办?目前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又怎么来向农民工收回贷款?

    孔保罗:任何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实际上都是一个全面的付费体系和一个非常全面的强制性收费体系组成的,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社会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赖账。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通过其收费和付费体系来轻易收回对农民工的贷款。因此不会产生国家助学贷款所遭遇的赖账问题。

    尽管中国社会保障迄今为止是不统一的,但如果施行农民工就业直通车这种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它在全国是可以统一的,因为它无需各级政府投入资金。所以它可以将每一个农民工都纳入其中,没有任何农民工可以脱离这一社会保障体系。

    主持人:如果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和预支工资之后,无力偿还怎么办?

    孔保罗:据我调查,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处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年龄。如果农民工可以获得良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是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多的收入,而且这些多出的收入足以支付职业教育的费用,否则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中国和西方社会的大量统计调查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无力偿还费用的情况。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发生意外导致工作能力丧失的情况。但是,这种意外的概率无论怎样都是有限的。按照联合国残疾人统计的标准,残疾人一般不会超过5%,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康复的。退一步说,即使不采用预支农民工的工资,让他们获得无需支付费用而享有职业教育的机会,也可能会发生意外,对于这样的情况社会保障绝对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就完全违背了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

    主持人:农民工在接受职业教育和预支工资之后,也学到了必需的职业技能。如果他们依然还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假如他们有足够的就业能力,但他们却故意不去找工作怎么办?

    孔保罗:任何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只是在一个非常有限的时间之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已。如果引进时间坐标,农民工永远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不会产生。具体地说,农民工由于可以预支工资,无需事先支付费用便可获得职业教育机会,那么大量农民工自然会立即退出现在的显性就业市场,中国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也将不复存在。此外,农民工由于可以预支工资,他们也无需仓促就业。如果某些工作并不适合他们,或竞争者过多,他们就可以接受新的职业教育,之后再回到就业市场。

    如果仅仅预支工资给农民工而不对农民工寻找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则必定会出现农民工不去寻找工作的现象。但经过多年发展,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严密的失业金领取管理体系,基本上可以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以澳大利亚为例,当一个失业者开始领取失业救济金之后,就需要寻找工作,这种寻找工作的行为受到援助机构的支持、帮助及管理,如果失业者不寻找工作,那么救济金就不能继续再领。

    农民工作为消费者,其消费能力的增长必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在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就业和消费问题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评论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