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新农村建设 >> 新闻快报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一号文件”着力化解“三农”难题
作者:李超民    文章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9

  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农业现代化都有赖于坚实的农业基础,有赖于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有赖于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也有赖于“三农”难题的化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落到了实处。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即“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提出了以稳定农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目标,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保持农产品质量、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等农业保护与支持政策。今年的这份中央“一号文件”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只有高度重视农业保护与支持,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加大农业支持与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措施,推进这项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加大农业保护与支持力度,化解“三农”难题的高度重视。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农业现代化都有赖于坚实的农业基础,有赖于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有赖于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也有赖于“三农”难题的化解,中央“一号文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落到了实处。

  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支持政策对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十分必要。农业经济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主要特征是产业的弱质性,各国以化解农业弱质性风险为目标,重视对于农业的保护与支持,建立了农业生产和流通补贴制度,并通过WTO《农业协议》规定下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现代化。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农业生产性补贴与农民收入性补贴相结合、综合补贴与专项补贴相配套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2008年仅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民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四补贴”资金达1028.6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稳定和农民增收,非常重要。

  加大对农业保护支持是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基本条件。国际通行的农业保护与支持措施主要包括“绿箱”补贴、“黄箱”补贴,以及“发展箱”补贴等。“绿箱”补贴是指由政府提供的、既不增加消费者负担,又不扭曲农产品价格的措施,它不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不需要削减;“黄箱”补贴是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干预和补贴,由于扭曲了农产品产量和价格,需要削减。而“发展箱”补贴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特殊“黄箱”补贴,目前不需要削减。《意见》制定的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政策,涉农贷款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保费补贴;粮食生产一般转移支付;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农机作业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奖励、基本农田保护补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经费支持;农村学校经费和困难生补助、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等,大都属于“绿箱”政策范畴,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高度重视,又体现了在《农业协议》约束下,我国对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的充分理解与遵守,以及承担国际义务的郑重承诺。《意见》制定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加大对农业保护与支持,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将产生根本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化解当前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推动内需增长有重大意义。只有高度重视农业保护与支持,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中央“一号文件”必将对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较快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拉动内需,稳定农业生产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加大对农业的保护与支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对于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恶劣,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流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都较低,农产品供给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伤害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影响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低,束缚了农业人口转化,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保证农产品供给,必须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等政策,加大对农业保护与支持力度。

  从国际经验看,稳定农产品供给,必须建立政策性农村金融、农作物保险、农产品储藏运销等完善的农业补贴制度。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和低收益,商业金融机构不进行农业贷款,农村历来是金融流失地区,所以各国通过政策性农村金融和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建设,支持农户生产经营。而为了不使农产品生产风险过多集中于农村信贷机构,农户贷款需以强制参加农作物保险为前提,并强制农户参加巨灾保险,政府给予保费补贴。同时,为了分散风险,作物保险公司必须进行再保险,政府成为所有农产品生产风险的最后承担者,保证了农产品生产供给。除此之外,现代农业还通过市场进一步分散农产品生产与经营风险,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实现粮食安全、增加农产品供给,而政府的财政支持措施,成为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稳定提高的问题高度重视,在《意见》中提出要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贷款,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并对涉农贷款定向减免税收和费用补贴,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并提出了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必将对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较快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拉动内需市场,稳定农业生产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要加大对农业保护支持,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但是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已经严重制约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形成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社会的实现,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必须通过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加以化解。

  为此,要加大对农业保护支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加快推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步伐。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长期以来,广大农户在农产品生产方面,除了承受生产和市场风险,城乡分割格局也造成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供给缺乏弹性,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目前各地尝试建设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镇保”制度、老年农民养老金和农村集体养老制度等,尽管保障水平有限,却对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农民工的贡献功不可没,农民工进城既转化了农村劳动力,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投入基础。但是,农村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等制度缺位,严重制约着过剩的农村人口转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所以,必须从保护和支持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入手,统筹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失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央的农业保护与支持政策必将较快推进这一进程。

  要加大对农业保护支持,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城乡一体化。由于历史原因,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长期外在于城镇发展格局,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对于农电网规划改造和建设,农村邮政电信与信息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农村水利设施和改水工程、农村能源规划建设等给予专门投入,并完善制度,扩大支持力度。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教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各地先后取消了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农村教育发展也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了一批批合格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还必须建设一批符合时代要求、条件良好、设备较为齐全的中小学校园、图书馆、实验室等。而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同等教育问题等也值得关注。总之,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存在的社会保障制度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受到严重制约,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

  对此,《意见》指出,要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同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财政支持方案,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实现农村通水泥路、通公路,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发展农村信息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部署,并提出加快研究解决农垦职工社会保障问题。这些政策将产生巨大的激励,推动新农村建设投资,进一步带动农村就业和市场发展,扩大农村内需,化解严重的国际输入型金融危机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并站在全局高度,对于解决全党和各级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些政策,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必将更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速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经济学副教授、博士)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评论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