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第一次作为治国方略写进中央文件。这为经济发展迎来了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对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包括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建设“两型社会”的关系
两型社会定义于农业,就是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以合理地安排物质在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燃料、肥料、饲料、和其它原材料)输入,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效果。两型社会定义于农村,就是要以农村节能减排为核心,强调低能耗、低排放,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干净能源,充分开发农村绿色、环保、节能的产业。
按照“两型社会”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的一个趋势。在新形势下,要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处理生态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一要以良好的生态效益为前提条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用养并重;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应做到对当前有利,对未来也有利。二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增加农业经济和农民的收入。三要实行集约经营。四要处理好农、林、牧业之间的关系,使退耕还林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
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发展农村经济,采取“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的资源利用新理念。要把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放在人与自然和谐,进而实现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固基础上进行。
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的关系。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态农业,是一种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的系统方法。要实现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的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要注重总结与推广我国传统农业中,适于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如推广光解地膜、生物农药、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等。
生态农业与无公害农产品的关系。目前,绿色贸易壁垒成了食用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一要提倡施用有机肥。二要推广植物农药。植物农药治标又治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三要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四要积极推广抗病品种,最大限度减少施药量和用药次数。
大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开展节能减排这项工作,主要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抓好农村农业生产节能。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节约农膜等资源节约型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投入品能源消耗。积极研发和推广节油、节煤等农业机械和渔业机械及技术,加快高耗能机械的报废和更新换代,降低农业装备能耗。
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和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当前尤其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大力普及户用沼气,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气化、固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以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引导农民高效能利用资源。
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统筹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关系,必须严格控制用粮食来转化能源。发展能源作物,只能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及盐碱地。因地制宜地引进农作物,稳步发展能源作物。
大力推进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要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系统整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形成村户内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