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新农村建设 >> 新闻快报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抓农村环保要从生产生活入手
作者:周雁凌 季…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3

    和谁对话?

  马平昌,1957年2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1980年参加工作。现任山东省莱芜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
  为什么对话?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如何探索农村环保新道路、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
  马平昌怎样说?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县、乡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


  对话人 马平昌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政府市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科学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思路  
  树立“生态就是资源”理念,狠抓治水造绿

  记者:在去年山东省政府组织的《2003~2007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考核中,莱芜市荣获“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请问莱芜市如何推进生态市建设?
  马平昌:莱芜市地理环境特殊,三面环山,山区丘陵面积占2/3以上,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8.4%,环境容量有限,生态建设任务尤为紧迫。莱芜市牢固树立“生态就是资源、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坚持统一规划、四级联动、分段实施、严格奖惩,把河道治理与污染防治、生态绿化、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对全市重点流域进行全面综合治理。近3年先后投资6.6亿元,治理境内重点河流130多条、小流域63个、水库200多座,治理流域面积达1158平方公里,蓄水3亿多立方米,使全市70%的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为充分调动群众绿化荒山、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莱芜市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放开发展权、保障收益权”为重点,大力推行大户承包经营机制。同时,建立完善“花钱买活树”机制,对承包面积和苗木存活率“双达标”的大户,由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亩林木100元~300元的补助,充分调动了承包大户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点击二
  焦点关注

    从源头防范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关键思路  
  坚持规划先导,夯实农村环保工作基础

  记者: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是“龙头”,莱芜市在这方面都制定了哪些规划,又如何确保实施?
  马平昌: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莱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强市、生态建市、和谐兴市战略,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扩张与环境容量有限、发展方式粗放与资源短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滞后正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是“龙头”。莱芜市城乡差别较小、工业化水平较高、区域环境容量有限,只有立足实际把规划制定好、实施好,才能从决策源头上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拓展空间。
  莱芜市遵循“规划先导、生态优先”的原则,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莱芜”的理念,把224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先后制定出台了《莱芜生态市建设规划》、《莱芜市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一体化实施意见》等规划意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合理划分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4类区域,科学确定各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详细的环境标准和准入条件,实行严格的分区保护和分类控制管理制度。
  根据规划,我们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在莱芜北部,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围绕生态建设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相结合,对区内开发建设项目和旅游线路设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规划和项目设计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中西部,发挥姜蒜产业优势,建设特色生态农业板块,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禁止新上污染项目,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操作,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南部,发挥莱钢集团的带动优势,建设钢铁加工物流板块,强化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拉长钢铁产业链,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切实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规划实施。由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生态市建设规划》,形成刚性约束,明确规定:凡是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不一致的项目,一律禁止新上;凡是与功能定位不一致且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原有或在建项目,一律限期搬迁或整改;凡是限期未达到有关要求的,一律关停。强化环保考核,把环保规划执行情况作为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列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城乡环保工作同时部署、同时开展、同时考核,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评论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