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新农村建设 >> 三农聚焦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河南农业发展方式如何转变
作者:刘玉梅    文章来源:大河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

  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河南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是践行省委“四个重在”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途径,意义十分重大。近日,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省社会科学院在郑州联合举办了“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河南农业发展方式如何转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建议。

  从大处着眼 扎实推进

  省银监局副局长陈益民提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应从大处着眼,扎实推进。一要认识这个大政策。胡锦涛在提出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专门就河南提出要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对河南农业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这个大政策,我们应有清醒认识。二要抓住这个大机遇。国家正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农业尤其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对我省来说,这是个大机遇,有利于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产业水平,有利于增加金融机构贷款、调整经济结构。三要认清自身的大优势。河南地处中原,具有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天然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争取国家更多更大的支持。四要努力做篇大文章。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篇文章是国家级的,应争取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专门文件,以河南为实验依托,并邀请国家级科研机构、知名大学参与到这一题目中来,为全国积累经验。五要亟须拿出大动作。首先,需要制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规划,立意应是国家级的;其次,河南农村的土地、分散的农民应重新规划布局;再次,粮食生产应企业化或工业化;最后,农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科技意识等发生根本性变化。

  推动“三化”协调发展

  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王作成提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统筹考虑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首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好非耕地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其次,要积极发挥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正面影响作用。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集约利用好城镇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乡村建设用地,并让有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从而推动农村土地逐步向种粮大户集中。再次,要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进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最后,作为粮食主产区,要积极推进形成合理的粮食价格机制,稳妥地提高粮食价格,解决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

  重点实现六个转变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袁永伟认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当前,应重点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在做“优”上寻求新突破,促进粮食生产由重产量向产量质量并重转变;二是在做“特”上寻求新突破,促进传统种植业向优势特色产业转变;三是在做“强”上寻求新突破,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四是在做“新”上寻求新突破,促进农业生产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五是在做“大”上寻求新突破,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六是在做“好”上寻求新突破,促进农业劳动者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发展创意农业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蒿慧杰认为,发展创意农业是转变我省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结合我省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尽快制定创意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创意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举措。实施项目带动,加强项目筹划,将创意农业的发展落实到项目上。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发展初期人才、资金等资源缺乏的难题。通过创意培训造就一批以新型农民为主体的创意农业实用人才,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一批创意农业方面的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

  扶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企业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提出,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企业这种经济组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应当关注和扶持的一个着力点。其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是在坚持家庭承包制、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经济组织,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其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三,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是农业生产关系改革和深化的必由之路。其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企业投资较大,而向农户收取的生产性服务收费相对较低,需要积极给予扶持,尽快做大做强这类企业。

  重视土地流转问题

  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队长王世炎提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应重视土地流转问题。目前,土地流转过程中,仍有不少制约因素:土地流转信息市场不健全、缺乏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流转土地后有担忧,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贷款难制约、抑制土地经营权的大规模流转,农民就业技能较低、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难度大等。今后,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乡村干群政策法律水平,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交易仲裁和管理机构,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破除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堡垒,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调整农业结构

  省统计局赵德友博士提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一要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农产品与现有农产品加工业耦合的原则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实现由单一种植结构向复合种植结构转变。二要稳步推进土地分散经营向土地规模经营转变。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促进土地流转。三要实现由注重产量向产量与品质并重转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选育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品种。四要实现由单一生产粮食向生产粮食与发展养殖并重转变。继续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调动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实现收入大幅度增加。五要帮助农民由农产品生产者向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双重身份转变。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之间的联结机制,增加比较效益。

  建立农业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

  省社科院吴海峰研究员认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打破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建立农业稳定发展资源保障体系。以水资源为例,他建议,一要加大灌溉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灌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作用。二要加大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节水型农作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工程体系,加快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三要加大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投资力度,加快粮食核心产区排涝设备的更新改造。四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五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明教授提出,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是河南粮食亩产稳定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由于我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分布不均匀,地表径流量有下降的趋势,亟待调整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农业增产方式。他建议,选择部分地方,推行地下水集中抽取,采用预先存费的IC卡刷卡用水,必要时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补贴用于初期建设。同时,要大力引进和开发适用于本省的节水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

  发展循环农业

  省科学院副研究员张硌认为,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改变目前“高投入、高产出、高废物”的粗放生产模式,代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循环生产模式。一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生态农业。平原区域重点是发展多元复合生态农业和立体复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丘陵山区发展坡改梯和种、养、加为一体的生态果园、生态茶园等生态循环农业。二要科学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并逐步用有机肥替代无机肥。三要废物资源化,推广沼气能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四要改良土壤,深入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施用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的生物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用户名: *
    电子邮件:
    评价:
    验证码: *
    Reset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