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重回中国这片土地,标志着全球新农耕时代的已经到来(注①)。基于对有机农业的完整理解,我们已可明晰地看到,有机学原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以加强自然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有机农业生产,促进了土壤的健康,使各生产要素得以重新调配和激活,从而同时且全面地促进了植物、动物和人的健康。 ——从效果上看,践行有机农业的结果,在宏观上,保护了环境并维系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细节上,产出了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所需要的食物和用品,其中也包括了在微观上对产量的保证。
第二,促进了农业生产关系在有机学原理下进行重构,让家庭细胞充满活力。
——由于食物是整个人类的生命基础,因此这种对家庭的良性作用首先发生在农村,进而延展到城市——并发育成稳定的组织,接着,在自然边界区划作用下形成社区。每个有机社区,都是一个包含自然元素的活的社会器官,同时也是基本的经济单位。
第三,在更大范围内,对地区性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以至于最终构造出整个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和谐基础和强大实力。
需要特别关注到的是,其间产生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不断地互相交流、链接、纽结、融合、成长,将给政治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新农耕时代,以有机农业为基础,将增进人和自然的连接,使个人进化、社会进化与自然界的进化三者之间趋向和谐,让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增加社会的稳定性,直至城乡差别从根本上被消除(注②)。
但是,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发现农业在其中的作用并非我们的目标,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说:"诚实的朋友,灰色是一切的理论,只有人生的金树长青。"(注③)。美好的愿景不能通过含混不清的手段来实现;不够明确的认知、不够透彻的理解,都会让我们误以为那只是一种幻觉,最佳也只是某种理想状态,而不加以认可、肯定,让我们在行动上从它面前退转。因此,进一步地了解新农耕时代农业的特征,以及其中更加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以让我们准备出充分的信心,而做出明智的而不是简单、武断的选择。
与具体的方法、技术和手段紧密关联,新农耕时代的农业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土壤健康和营养技术恢复和加强地力。
由于土壤作为一个生命体,在宇宙——太阳、月亮、行星等——间的各种力的作用下,和大气之间产生律动交换,所以在考虑区域性经济发展时,必须同时兼顾以下5个方面:
·土壤的结构稳定性;
·土壤肥力的持续地维持和提高,即完善的氮循环;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多样化;
·土壤内腐殖质的含量和大气中碳循环之间的关系;
·土壤和地表径流,即小流域和大气之间的水循环。
这5个方面不分主次、同等重要;同时,它们也是用来判断和解读土地健康程度的标尺。
土壤的健康和营养技术包括有氧堆肥与施用、叶面肥制备与施用等一系列内容,但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该技术所关注的不仅是土壤自身,还要包括以土壤相关的全体为表征的其他方面,如微量元素的作用、保水能力等等。
从表象上看,堆肥、叶面肥、微量元素等,以有机学原理作为指导的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相比,至少在说法上,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但运用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最重大的区别是,常规农业所采取的方法,是基于通过分析植物的尸体所得到的结果,而没有考虑和关注植物和外界的交换过程,包括从出生到衰亡的全部过程,以及在整个过程之中,每一瞬间和每一空间的交互关系。
从这个层面而言,新农耕时代的有机农业,采取的是与常规农业截然不同的措施来加强土壤营养与健康的。
第二,使用生物动力配置剂技术,来达到地力(即"阴力")和宇宙力(即"阳力")两种作用之间的平衡。生物动力配置剂是一种独到的技术,也可称作阴阳力平衡技术。对阴阳关系的理解,可以从古老的中医理论中得到一定的助益;而在这9种配置剂的具体应用上,则可通过对顺势疗法原理的学习而加深对此技术的认知。
作为新农耕时代农业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是硅(Si)的使用。目前,在生活和工作中,硅元素应用导致的结果是革命性的,它促进了计算机的产生,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时代。硅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从宏观上,将促成荒漠化、土地沙化等问题的解决;在微观上,硅作为激活因素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均一性,保证了产品的独特风味,并丰富了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增进了产品营养的活性与活力。
第三,使用了土壤、植物和动物保健技术,来使病虫害问题得到完满地解决。
病虫的发生影响和干涉了人们的实际需要和审美要求,因此常规农业用灭杀等对抗疗法的办法去防止其造成危害。事实上,病虫害的发生,它昭示着土地的退化和不健康已经和正在发生,是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直接对话。因此,新农耕时代的有机农业找到土地的弱点(注④),并通过相应的有时是最简捷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弥补土壤的缺陷,使土地的健康得以恢复、保有和增强。
第四,以适时农作技术,来注意和配合宇宙的律动。
与传统农业相比,新农耕时代的有机农业在耕作上,对节气等农时的使用更加细致、明确。这一特征,可从年份、四季、月令、日夜、潮汐、生命节律、心理周期等各个方面得以理解和诠释。
生物动力农作日历是对我国传统的农作月历的继承、发展和提升。相对而言,在对这一点的理解上,许多西方农业人士仍充满着怀疑和迷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耕种、采摘、收割等作业"必须根据中国农历的日子来进行"(注⑤)。而在发明了农历的中国,受到数十年西方影响常的常规农业,这种宝贵的经验已经变得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发扬,农民的传统农业知识也因此而失传。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农耕时代的农业围绕土壤的健康营养、自然元素间的平衡、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适时耕作等特征,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这个社会发展的基础,进而最终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
密切关注甚至积极投身到新农耕时代的实践中(注⑥),将使我们不但会得到环境、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当下和未来的回报,更有助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使国家变得更加富饶和强壮,使我们越来越有能力来肩负起一个国家对整个世界发展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