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新村官网 >> 新农村建设 >> 政策文件 >> 正文
→ 推荐文章
→ 热门文章
→ 环境资讯
→ 技术文库
“阅历”比“简历”重要 年轻干部基层练就真本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8

“阅历”比“简历”更重要

  未来干部的成长路径“由下到上”是一个主渠道。出身“工农子弟”并不能必然解决干部对“工农”的感情问题,把学有所成而又有志于到基层接受挑战的大学生放下去,这是培养年轻干部基层感情、工农感情的有力抓手。

  干部来源的重心下移,把基层和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基础阵地,给了干部队伍一个强烈信号,谁到基层去,谁到艰苦地区去,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中流砥柱。

 

66.2%的人期待选拔更多具备基层工作经验,了解百姓疾苦的年轻干部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肖鸣政认为,重视在村、乡、县工作经验非常关键。首先,重视基层工作经验的导向,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去基层工作。其次,所有的政策最后都要落实到基层,如果选拔的干部缺乏基层经验,他们所制定的政策也会脱离实际。“现在基层干部的上升通道也越来越通畅。不少部门在招考公务员的时候,一定年限的基层工作经验已经成为硬性标准。”

 

网友:年轻干部要重实践、重基层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的针对年轻干部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93.6%的网友认为“目前大多数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偏单一”; 43.1%的网友认为应“树立注重基层导向,坚持多岗位、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培训锻炼年轻干部”。重实践、重基层就是要防止“机关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倾向。

  网友:深入基层稳脚跟 年轻干部要谨防“晕车”

 

网友“雨后梧桐”:年轻干部应到基层去

  首先,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年轻干部从政理念的不断成熟。

  其次,在基层实践锻炼,有利于年轻干部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强。

  再次,在基层实践锻炼有利于年轻干部增长才干,是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

 

网友“激扬中国”:深入基层稳脚跟 年轻干部进入“快车道”要谨防“晕车”

  年轻干部,有了一定的职位,进入成长的“快车道”,必须认真对待、谨慎驾驶,确保“不乱权”、“不晕车”。

  要深入基层稳脚跟。年轻干部往往是出了校门进官门,阅历较浅,对基层情况不熟悉、不了解,缺乏抗风险、抵诱惑的能力,存在脱离实际、官僚化、机关化的倾向和可能,导致根基不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摔跤、晕车。因此,年轻干部一定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基层一线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氛围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进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稳住脚跟,夯实基础。

 

  网友“后藏男孩”:年轻干部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打磨”,才能真正成为栋梁之才

  “大浪淘沙始见金。”基层实践是检验识别干部的“试金石”。要识别年轻干部队伍中的“千里马”,只能把其放到基层实践中,看看谁在大是大非前党性更坚定、艰苦环境中意志更坚强、处理问题上能力更突出。真正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的“骏马”、“贤才”,才能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刀不磨不快,玉不琢不光。”优秀年轻干部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打磨”,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是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这对做好培养年轻干部工作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年轻干部下基层难有时并不是哪个方面的单一的问题,而是暗藏着更复杂的原因,也暴露出我们干部培养的一些体制弊端,倘若现有的基层干部成长制度得不到完善,干部下基层难的现象便难以根除,让年轻干部积极投身实践,在复杂环境中增长才干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评论

    进入论坛

    文章录入:见鬼    责任编辑: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