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发改委专家康艳兵: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作者:王振红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3811  更新时间:2015/10/2 17:54:0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发展潮流。中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资源环境和碳排放约束,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什么是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政府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如何?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对此,记者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进行了专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金慧东摄

记者:康主任,您好!现在大家都在谈绿色低碳,那么什么是绿色低碳发展呢?

康艳兵:我谈谈个人对绿色低碳发展概念的理解。当前社会上各种关于“发展”的词最少有20多种说法,归根到底基本上都可以用“可持续发展”来概括。

目前,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流行说法。因为人类社会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低碳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在日益稀缺的碳排放空间约束下,人类社会正在积极寻求低碳发展道路,从而实现更大、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用更低的碳排放代价支撑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同时,因为发达国家的区域环境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所以国外更多用低碳发展表征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中国,大气污染等区域环境问题尚未解决,同时还要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全球环境问题,所以用绿色低碳发展更为合理。近些年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新要求中,明确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其关系是什么?我们也做了相关研究。我个人认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都是广义的绿色发展,即可持续发展。三个词同时提,则低碳发展重点解决能源流问题,即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清洁利用问题,因为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所以低碳发展核心是能源问题,即用更少的、更清洁低碳的能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循环发展则是重点解决物质流问题,即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绿色发展则是指区域环境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和生态建设,即环境保护问题。而某种程度上讲,资源循环利用也可视为低碳发展的一部分内容。纵观全球的形势,结合中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个人认为,低碳发展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指标,这不仅仅是因为低碳发展是个国际通用语言,而且对于中国来说,抓好低碳发展指标,就可以协同推进节能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这两个能源问题的核心内容,还可以协同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在抓好低碳发展这个源头指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把环境末端治理和生态建设问题抓好,就可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中国正在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中国新的发展模式,那么中国政府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如何呢?

康艳兵: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量和碳排放增量分别占全球的50%和60%以上。当前,中国消费的煤炭超过全球总量的50%,60%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进口,人均能源碳排放已增长到6吨以上,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同时,区域环境污染加剧,特别是近些年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都遭受了严重的雾霾污染,对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些现象表明,我们以往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从全球来看,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模式、新潮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抢占新一轮战略制高点的重要着力点。所以,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更是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政治名片。

中国政府对走绿色低碳发展高度重视,并且根据我们的国情特点、发展阶段和国际责任,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低碳发展方面,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比2005年降低40%-45%;2011年,首次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十二五”期间低碳发展的各项任务,标志着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发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力争提早达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不仅明确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和实现路径,同时也提出了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低碳发展目标。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治理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动,特别是针对近年来的雾霾问题,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从2015年中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而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此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又把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上升到了生态文明的新高度。这些政策行动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绿色低碳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记者:您向我们梳理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概念,以及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系列举措,在您看来,中国低碳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呢?

康艳兵:关于推动实现低碳发展的思路,我个人认为可以归纳为“一个目标、两个方向、三条路径”。

一个目标是发展。实现低碳发展,要围绕一个关键目标,即发展。低碳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在日益稀缺的碳排放空间客观外部约束下去寻求实现更大、更好、更可持续的发展。关于发展的相关研究很多,我认为“发展”的核心思想应该是人类社会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产业经济活动则是重要的支撑。因此,低碳发展中的“发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经济的发展,目前通常采用“GDP”指标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二是社会发展,即社会公众应该享受到舒适的服务需求,拥有舒适健康的工作、生活和消费环境。关于社会发展的指标有很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能够完全反映社会发展的全部内涵。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应该是为了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两个方向是“低碳+发展”。发展是根本目标,但是要“低碳”地“发展”,即要寻求以更少的资源环境和碳排放代价实现更好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前面已经讲了关于低碳发展的理念问题。

记者:三条路径指什么?

康艳兵:推动实现低碳发展的三条路径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能源清洁低碳化”。

第一条路径是新型工业化。因为对于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和不同的产业结构而言,为实现同样的经济发展目标,其资源环境碳排放代价差距很大。中国经济还要发展,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很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走一条“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经济要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更少的资源环境碳排放代价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衡量质量效益的关键定量指标就是,实现同样的经济产出,要做到占地少、碳排放(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核心是提高资源、环境碳和排放代价的产出效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提供合理的产品(服务)产出来实现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所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来实现经济目标,这种发展方式是属于战略层面的问题;其次才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能源品种去生产,这是属于战术层面的问题。只有战略、战术都合理了,我们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同时抓好经济增量和经济存量。

一是要引导好经济增量。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重复建设,避免项目刚上几年就改造就淘汰,造成更大的浪费。其次,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在保障中国基础工业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要积极发展高精尖的制造业,以更少的资源环境碳排放代价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文件,都反映了这个方向。最后,要积极服务业。通常情况下服务业比工业更低碳,但是考虑到各地的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未来新的绿色低碳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本来经济下行压力就挺大,还要做到更低碳、更环保,这是当前各地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的巨大挑战。新的绿色低碳经济增长点有没有?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有!关键是要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例如,中国目前是世界加工厂,但许多情况是低价出口低端的资源型产品,再高价进口高端的高精尖产品,能耗污染碳排放留在了国内,同时钱还让外国人赚走了。所以,要尽快扭转当前这种全球产业格局!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创新,以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低碳竞争力为目标,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再如,品牌问题。目前,大量产品都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但是套用了一个国外名牌,再高价卖给国内消费者,又是能耗污染碳排放留在了国内,同时钱还让外国人赚走了。所以,要加快打造我们的民族品牌,通过品牌赚外国人的钱,以更少的资源环境碳排放代价实现经济发展。

二是要盘活经济存量。中国有这么大的经济存量,应该加强推动存量的改造升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存量低碳转型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同样的经济产出,用更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更低的能耗等去实现;第二种模式是消耗同样多的能源,但是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种模式是既延伸产业链,也采用更加先进环保的技术,这样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第四种模式是用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加快淘汰非常落后的产能、工艺、设备,腾笼换鸟。腾什么笼?换什么鸟?由于土地、能耗指标、环境指标、碳排放指标等约束性越来越强,把这些指标腾出来,换为发展其他能带来更大效益的产业。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