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美城市对话低碳建设实践
作者:刘晓星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1757  更新时间:2016/6/16 23:41:1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图为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伦敦零碳馆”样板房。   

    ◆本报记者刘晓星

  在日前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来自中美省州、城市及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代表们围绕碳市场等17个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共签署了27项合作协议。

  关注一:

  中美在低碳城市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6月7日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未来5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人民币,用于低碳建筑、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三大行业。据估算,“十三五”期间,中国需要投资1.65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新建绿色建筑以及对现有住房和商业建筑进行大规模节能改造。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发挥城市在落实气候行动目标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国已经在6个省和36个城市开展了低碳试点,覆盖了中国42%的人口、5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56%的碳排放。中方还将进一步把低碳试点扩大到100个城市。

  张勇表示,中美两国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我们鼓励和支持两国城市在加强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制定低碳发展政策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在碳排放交易方面,中国开展了7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美国的部分州市也建立了温室气体配额交易市场,制定了零排放汽车的配额交易等政策;在财政和金融政策方面,中国低碳试点城市正在探索低碳发展相关的经济激励和融资支持政策,美国城市在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此次峰会期间,北京市发改委与美国加州州长办公室签订了低碳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加州将与北京共享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规划等技术和实践。北京市环保局、首钢总公司等与加州环保局、美国宝尔菲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展开低碳产品或技术合作交流。

  关注二:

  工业与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经验值得相互借鉴

  工业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低碳转型不仅是我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要鼓励进一步加强中美经验分享,基于科学的研究和调研,对资源型城市经济低碳转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在2011年~2015年期间,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16.9%和19%,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建军表示,成都正式申请加入“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承诺2025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峰,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再分别下降16%和19%左右。”

  Eugene市长Kitty Piercy表示,“Eugene市重视与中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积极合作,已经与成都等城市开展系列交流,支持中国学者到俄勒冈州就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进修,同时了解中国在低碳城镇化方面的成功实践。”

  “中美低碳城市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的态势令人欣喜。”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大自然保护协会对外事务高级顾问罗伯特·谭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在建设海绵城市和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可以助力中国打造气候韧性城市。

  关注三:

  建立低碳城市评价体系

  中国正处于低碳转型中,低碳城市的政策、规划、措施、投入都需要量化与评估作为基础。

  “在气候和低碳城市的多边创新合作中,我们期待通过一体化的、高效的、创新的措施,降低能源需求、支持低碳创新、降低清洁能源技术成本、实现清洁技术规模化应用,从而解决气候和能源带来的挑战。”美国能源部国际事务司高级政策顾问Maria DiGiulian说。

  “低碳城市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数据统计是核心。” 苏州市常务副市长周伟强介绍,“苏州市开展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监测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包括构建温室气体排放动态管理系统,构建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统计制度,构建分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考核制度,以及构建落实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和核查制度。”

  以建筑为例,纽约市长办公室可持续发展总监Nilda Mesa介绍了纽约低碳发展管理监测评估体系。建筑是纽约最主要的排放来源,目前纽约拥有100多个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监测。“改造加速器”、“太阳能改造计划”、“社区改造计划”等案例增加了建筑节能改造的可行性,调动了纽约市民的积极参与,而新出台的“One City”提出了2050年减排80%的目标,并确定了100多个相应的节能效益分析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评估是实施的前提。对于低碳城市发展,要以系统性的思维进行思考,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减排;要重视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还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洛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乔恩·克莱伊兹(JonCreyts)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