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多城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作者:徐卫星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15582  更新时间:2016/12/1 11:30: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记者徐卫星

中国宣布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而城市在达峰过程中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第3批低碳城市试点名单预计将于近期公布,“十三五”时期,低碳城市试点将扩展到约100个。

自2010年7月启动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确定了两批次共计6个省区、36个城市作为试点单位。目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正组织专家、研究机构对“十二五”期间低碳试点地区的表现进行评估。

近日出版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峰值和案例研究》(以下简称《案例研究》)中,对6年来不同省市低碳发展转型的探索与创新做出总结和回顾。

多地明确碳排放峰值时间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4个省市地区公布了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其中,北京、上海、宁波、青岛等12个地区提出,峰值时间将发生在“十三五”时期。这些地区主要以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南部沿海省市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主,经济起飞较早,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对资源环境瓶颈的压力感受更大。

此外,有13个地区提出峰值时间在“十四五”时期,10个地区的峰值在2025年~2030年,重庆的峰值(2035年)在国家峰值之后到达。这些地区以西部省市居多,因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还需要更大的排放空间。

法规缺失、数据薄弱影响推进

通过对42个试点单位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研究发现,现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虽然国内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涉及低碳发展,如《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但都不是专门针对低碳发展而出台的,对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低碳发展的责权不明晰。另外,绝大多数城市结合自身基础条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政策规范,但仍存在宏观层面规划居多、分领域细化措施不足的问题。

不仅如此,目前试点地区都建立了碳排放清单,但数据仍然比较薄弱。而城市选择低碳发展道路,首先就需要了解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低碳规划。

同时,由于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的缺失,导致难以对现有政策进行科学评估,无法对政策调整做出指导。

应突出重点避免大而全

《案例研究》建议,应坚持总体推进与局部推进有机结合,集中解决突出矛盾。低碳试点需要从整体规划着眼,基于完善的政策法规,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不同类型试点自身禀赋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提出的目标也不同,应当具体确认低碳建设重点,除了从宏观层面推动城市综合低碳建设,更应有针对性、有特色地解决核心问题,避免盲目大而全地开展低碳工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