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积极塑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商业模式
作者:涂建明 石…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7115  更新时间:2017/9/5 14:26:4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我国逐步进入绿色低碳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短板。作为微观层面的碳减排主体,企业面对的减排压力较大,难以保证碳减排的可持续性。通过重塑现有的商业模式,可补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微观机制短板,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应使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或在确保一定净收益的条件下,开展高效的碳排放管理和持续的碳减排活动。但是,多数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难以实现这一要求。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企业碳减排模式单一,过度依赖政府补贴,难以弥补企业碳减排所产生的较高成本,形成的经营风险较大;二是当前尚未形成以绿色低碳需求为主导的消费市场;三是我国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碳排放权进行统一定价,因而尚不能合理地变现高效减排企业的减排收益;四是政府在驱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政策还不够精准,不能针对不同企业在减排潜力和减排方式方面的差异性精准地、差异化地落实减排补贴和减排优惠政策。

  企业要可持续地开展碳减排,兼顾盈利目标与减排目标,亟待依托政府助力,发掘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盈利新模式。

  培育环保型目标客户,发掘产品新价值。在产品开发方面,企业须兼顾客户对产品的显性功能需求和潜在环保需求,将企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战略有效地传递给客户,并通过多元营销渠道,引领客户在注重产品使用功能的同时关注其环保功能。此外,企业须树立并强化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以此为基础,绿色低碳化发展程度高的企业将进一步地获取来自股东的更高的市场估值、来自银行的信贷青睐,以及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进行价值链低碳化改造,拓宽绿色低碳收入渠道。企业不应局限于低碳补贴的单一盈利渠道,而应争取在更多的维度上拓宽绿色低碳收入渠道。以优化碳足迹为基础,开展价值链低碳化改造,增加适当的减排投入,发掘其中的减排收入,如固碳产品收入。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与核证减排项目,依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公允地变现碳减排收入,保持减排的积极性。树立绿色低碳的品牌形象,在绿色低碳产品的蓝海中抢占先机,形成持续的产品销售收入来源,依托市场消费者对绿色低碳产品的认可来弥补减排投入。

  开展广义成本管理,系统地降低碳减排成本。企业不仅要控制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传统成本,更要高效地应对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的增量减排成本。企业要通过优化包括结构减排、技术减排和管理减排在内的减排方式和减排数量的组合,有效地控制碳减排成本。借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影响,强化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友好关系,以此赢得优先的融资机会,如IPO和增发;以及更低的融资成本,如优惠的借款利率。企业在债权资本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上的降低,亦可以助力企业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

  与政府引导相协同,积极营造绿色低碳商业环境。面对企业减排动力不足的现状,政府在营造绿色低碳商业环境上的助力十分关键,可以与企业的商业模式重塑形成合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使得企业可开展更为公允的碳排放权交易。另一方面,要着力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市场的发展,如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低碳发展宣传,以政府的公信力来强化社会公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价值的认同。以此为基础,企业与政府协同发力,可加速营造新型商业模式所需的绿色低碳商业环境。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