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0年上海世博的低碳全攻略 | ||||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园林在线 点击数4288 更新时间:2010/1/19 22:44:4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现代的城市、公园建设,强调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呼声越来越大。“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等词组在如今注重生态、节能、环保的社会屡见不鲜。气候组织中国城市项目总监王承波在2009年11月5日至2009年11月6日举行的“生态园林景观规划与营建学术论坛”上以 “基于城市的低碳解决方案”为主题,做出演讲。
在演讲过程中,他向业内人士展示与气候组织合作参与低碳项目城市的概况,呼吁各个城市用低碳创造一个宜居、优质的生态空间。 如今,全国已有保定、上海、贵阳、杭州、德州、无锡、吉林、珠海、南昌、厦门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还有不少城市正在加入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行列。而即将在2010年举行的世界盛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体,将充分展示节能、环保、绿色的低碳世博。 上海“低碳减排”的口号喊得响亮,具体怎么实施的呢? 一:周围环境的美化 1. 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 1988年到2005年苏州河从一条没有盖子的阴沟到鱼虾洄游可赛龙舟。 20世纪初,横贯上海的苏州河,也曾有着西湖的绿波,成群的鱼虾。但随着工业文明沿河而兴,苏州河水质逐渐恶化。不堪重负的苏州河,一年之中,150天都处于黑臭状态。 从1988年开始,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开建。将干流沿途近200家企业的废水和初期雨水收纳其中,为苏州河综合整治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的20年,上海市政府不断的对苏州河进行综合整治,2005年4月,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获得奥地利2004年“能源(水资源组)全球奖”。通过整治,上海的母亲河终于神奇般地“复活”了。 2010年的世博园区,分布在苏州河的两岸,中间以水上巴士连通。世博期间,游客们将零距离的接触这条回归美貌的“母亲河”。 2. 后滩公园净化黄浦江水质 后滩公园和世博公园相连,整个公园被分割成若干个水塘,根据水质的不同而种植不同的植物,通过轮作的方式,让后滩公园不仅有着净化水质的功能,而且有着四时之景各不相同的景观。黄浦江水流入公园后,完全依靠这20多种水生植物净化,从而由五类水变成三类水,用来浇灌后滩公园和世博公园的绿化。达到减少灌溉用水节约资源的目的。 二:园区内部的低碳措施 1. 展馆 1)中国馆:力争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 自遮阳体系半室外玻璃廊调节室温 制冰技术减排降耗 太阳能技术节能环保 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循环自净 主题馆的设计方案既突出反映了上海城市肌理的特征、城市生活的记忆空间和上海令人陶醉的城市意象,还考虑了外墙与屋面的保温与隔热、屋面通风与采光等各项建筑要素”,有关专家曾表示:“建成后的主题馆,将是代表上海现代化城市面貌的经典建筑,成为一座绿色、节能、环保的场馆。” 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 主题馆屋面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采用并网发电运行方式,将太阳能发电传回城市电网中。太阳能总发电量2.57兆瓦(1兆瓦等于1000千瓦), 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 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绿色钢材满足复杂的钢结构设计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设计融合了“里弄”、“老虎窗”等老上海建筑元素。为了既凸显建筑风格,又倡导绿色科技,环保、节能、可重复使用和绿色功能的钢材成为首选。
3)世博演艺中心:绿色生态建筑 世博中心项目的设计按照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 Recycle,考虑采用光电幕墙系统、江水源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空调凝结水与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程控型绿地节水灌溉系统,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技 术手段,对能源和水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使演艺中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飞碟状外观、周边绿坡建筑形态的生态节能 仔细瞧瞧,你还会发现在“飞碟”的外围有着养眼的“绿坡”,而非呆板的水泥。“绿坡”的作用不可小觑,事实上这是屋顶覆土技术的应用,它不仅使得世博演艺中心能完美融入周边的水绿景观,而且能为场馆外延地下空间保温隔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