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未来城市生活的15个创新 |
作者:夏叶 文章来源:21世纪网 点击数5362 更新时间:2010/5/28 0:25:1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辟出占地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55个从全球甄选出的“未来城市”案例会通过不同形式得到展示。这场超过七千万参观者关注、汇集世界顶尖城市开发机构和建筑师的盛会仅仅是个“前传”。每一个展馆的概念创新都有可能改变城市人的未来。至少,给我们一些拥抱城市的理由。 01【伦敦-零碳社区】与碳无关的优质生活 案例名称:Zed零碳馆展馆位置: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创意源起:贝丁顿零碳社区,由英国生物区域开发集团与伦敦最大的商住集团“皮博迪”合作开发,总投资1500万英镑。 如果房价保持不变,城市家庭花在取暖、照明、做饭、用水、家用电器和汽车用油方面的开支却减少一大半,这样的社区恐怕任何人都会蜂拥而至。如果它完全没有产生废弃物和碳排放,同时还能给国家电网供电,城市开发商一定会疯狂注资大量圈地。世博园里的这座2500平方米的“Zed零碳馆”,是中国第一栋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一次性解决所有关于“零碳生活”的噱头和疑问。里面陈列着从伦敦托运过来刚刚抵沪的26个创意旅行箱,你最好奇的“天下无碳”改造秘密统统藏匿其中。无论这些箱子里的“绿色伟绩”能否帮助老牌工业城市重塑世界领导者的地位,城市规划者们都可以从“Zed零碳馆”中看到各种低碳努力与希望。 02【汉堡-低碳建筑】被动房Home to Office 案例名称:汉堡之家展馆位置: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创意源起:费斯特博士(Wolfgang Feist)1991年提出并建造于德国的Darmstadt-Kranichstein(达姆施塔特) “被动房”(Passivhaus),德国汉堡引进的概念。它的奇妙之处是,建筑本身从不主动提供热能,空调、暖气、地热这类传统供热渠道统统消失了。通过地下热泵、采暖屋面上的光伏发电设备、射入室内的阳光、人体散发的热量和带热回收功能的中央通风机就可以支撑起整座建筑的运作。它将为居住者提供极高的舒适环境却不产生任何废弃排放:采暖需求降至15 KWh/()(即每平方米耗电量千瓦小时),一次性能源需求低于50KWh/( ),包括热水、家务电力在内的总耗能不超过120 KWh/()。“被动”的另一层含义是:热需求不再那么“活跃”。即使在冬天,建筑的热需求也只有10瓦每平方米(加热一个20平方米大的房间,只需要相当于两个100瓦的灯泡或开一台电视的热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