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低碳经济时代真的来了 |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数1808 更新时间:2010/5/29 23:05: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丹麦是个风力发电十分普及国家,农村几乎看不见高大的高压输电线路,许多农民都靠风力发电过着一种近似自给自足的生活。 【有一种说法,按照现在的消费模式,如果中国不改变发展模式,按现在美国的消费模式要六个地球,按照欧洲的发展模式要三个地球才可以支撑。中国要一个地球,但是印度只要半个就足以支撑。】 5月14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目标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2010年,全国公共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油指标要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而“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则要达到降低20%左右的目标。可以说,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企业转型速度是现在经济发展的重点。 5月22日,在羊城晚报财富沙龙199期暨“低碳·城市·未来”论坛上,嘉宾们畅欲所言。“我们所谈的低碳化,除了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外,更多的是对原有GDP产业的改造,降低传统产业的碳排放量。”嘉宾廖翠萍认为,“比如中国现在的能源煤占了很大比重,不可能一口气将其取代,因此就需要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 有人将“低碳经济模式”称为西方发达国家对其他落后经济体的又一次经济渗透。“这不是一次阴谋。”嘉宾覃敬腾谈到,发展低碳经济模式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也符合中央省市产业发展导向,国家在政策方面导向明显。宝安区只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贸易,才能突破国际绿色壁垒,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深圳光之明低碳产业园的掌门人李政钦也是沙龙的嘉宾,他说:“民营企业发展低碳产业园,在全国还是第一家。我认为,碳经济是解决目前中国特别是广东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面对国外低碳经济的浪潮,我们必须主动参与,企业要积极应对而并非被牵着鼻子走。低碳经济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机遇。低碳产业园可以作为一个低碳产业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先进低碳技术国家的沟通和合作,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将有很大的帮助。中国需用一个永不落幕的低碳产品交易平台。” 目前我国的低碳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面对国际低碳标准造成的贸易壁垒,嘉宾们认为,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目前仍是这波经济浪潮中的领军人,企业家们要再主动些再积极些。可喜的是,最近四川和云南就有两个碳排放的指标卖到英国,还有企业将碳排放指标卖给上海的世博园,有嘉宾提出:中国的企业不仅要生产低碳产品,做低碳人,还要学会碳交易。 主讲嘉宾 ■专家论道 Part1: 关键词:低碳城市 覃敬腾:有人都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看成美国的又一个阴谋,但是我认为大家不得不跟着这个潮流去走。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两个概念大同小异,循环经济涵盖范围更广,低碳的概念体现了地域的本质,其实就是低能耗,低消耗,低排放。 廖翠萍:低碳经济属于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资源的节约化然后减量化,其实就是更加注重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它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低碳经济就是少消耗量,跟资源的节约化利用循环是一样的。 我国如果不采用低碳发展的模式,将来会怎样?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一种说法,按照现在的消费模式,如果中国不改变发展模式,按现在美国的消费模式要六个地球,按照欧洲的发展模式要三个地球才可以支撑。中国要一个地球,但是印度只要半个就足以支撑。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都提出了绿色奥运、绿色世博、绿色亚运作为主要的口号,其中上海世博会口号就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英文翻译是“更好的城市会产生更好的生活”,我们可以理解为低碳城市。75%-80%能源消耗和75%以上的碳排放都在城市里面发生,所以,节能减排首先应该从城市做起。 低碳城市化,就是要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实行低碳生活,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就要开始做低碳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规划建设方面以及城市低碳交通系统,低碳商务区、居民低碳社区和低碳家庭,低碳产业群等方面都要体现出来城市发展。我们在做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和基地政策研究,在全省的层面上考虑低碳经济发展如何走,想做1-2个生态城市,深圳就进入了目标了。 李政钦:虽然国人对低碳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了,可是真正的低碳生活方式还并未普及,低碳经济在国内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家对低碳理念产生的背景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并不太清楚。众所周知,现代工业的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大量化学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使地球这个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集体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去年联合国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各国都制定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全世界都在积极寻求摆脱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成为各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刚过去的一个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三次与节能减排有关的会议。5月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各地政府的一把手参加,明确指示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用铁腕手段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把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 其实低碳并不是靠说,而是从现在起变成了大家要面对的问题。低碳是西方国家一种新的经济运转模式的一种表述,把绿色和环保、节能等问题汇成新的名词低碳。低碳诞生的时间很短,但是“杀伤力”相当高,将会在我们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发挥威力,低碳这一名词就几乎覆盖目前所有正在经营的发展领域。 谭新伦:在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都吵得厉害,其实都在为自己争利益,后来形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和宣言,现在的模式就是清洁模式或者是低碳经济的模式,这也是一个新国际上的游戏规则,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得遵守这个规则。2007年,我国在亚太地区第五次会议上就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态度表明是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三十年的进步非常快,但是后三十年,后一百年如何发展,这是摆在人们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能老是成为世界的工厂,现在有些人在讥笑中国,说他们把赚的钱带走了,把GDP留给中国,我们不能只考虑GDP,应该有一个科学发展的道路,后三十年就必须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就是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 深圳要建成低碳生态城市,其实广东各地也一样,包括绿色加工,绿色建筑,在规划上、建设上等各方面都要按照低碳的要求去做。 Part2:关键词:低碳产业 李政钦:目前中国虽然有技术领先的风电、光电、太阳能产品,但缺乏一个产品研发、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为一体的产业化基地,所以我们建设了低碳产业园,这是国内首个以低碳产品交易的产品研发、信息交流、产品销售、科普为一体产业产品聚集地。产业园有两个特点,一是科普基地,生态示范基地,低碳生活的体验中心,让市民来这里消费的同时,体验低碳生活;二是设立若干个大学毕业生孵化基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的平台。 廖翠萍: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耗的需求还是刚性不断增长的过程,但我国能源遭遇到瓶颈。 这方面国外由于起步早,现在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有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借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和现代服务业,制造业需要一个转移,因为制造业单位工业增加能耗是服务业的3-4倍,美国大量搞科技创新,在研发方面投入非常多,因此拥有比较领先的低碳技术,附加值比较高;欧盟的能效也比我国的能效高很多。 政府在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是走在前面的,我们不能被阴谋论拐着走,要积极地参与。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还是要发展清洁煤技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属于无碳能源,基本上就没有碳排放。其实在法律法规的制订方面,中国也不甘落后。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低碳经济共同体,在经济措施方面,在税方面,在碳税方面都已经有各种各样很强的条规出来,也建立了排放交易体系的市场机制。 广东能源结构30%-40%是油,30%多是煤,这样的能源结构比其他的省份要清洁一点。广东新兴产业方面也是做得比较多,刚刚制订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还没有公示。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化率2008年为46%,而世界中等国家的城市化率为61%,发达国家78%,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大约要到2020年到2025年,预期能源消耗和排放在不断地增加。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而煤炭在石油、天然气碳强度系数是最大的。 覃敬腾:宝安区是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宝安区是世界的工业大区和全国的出口大区,现在面临了一个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宝安区产业优化升级现实需要。 绿色壁垒越来越成为产品出口必需的通行证,只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贸易,才能在国际竞争当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才可以实现宝安区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宝安区就开始就制订了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财政安排了一个亿的资金支持。现在低碳经济热潮来临,低碳和循环两个概念都提,我相信接下来政府资金对低碳经济将制订一个相应的扶持政策。 李捷胜(光之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将低碳产业园定位为一个国内外低碳产品展示和交易的集散地,它集合了信息整合、产品交易、人才培训等几大功能,可以有效引导国内低碳产业市场化的进程。 Part3:关键词:低碳经济 廖翠萍:我们面临着种种压力:政治压力、外交压力和贸易压力。国际贸易规则也是跟国际气候制度走的,国际贸易制度就会关注低碳。现在国外设立低碳贸易壁垒,提出碳关税和碳制裁政策,去年9月份美国提出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到2020年要对进口产品增加排放额度和排放税,甚至2012年就开始征碳关税,碳关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将提高10%的成本。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也将对航空公司征求温室气体费,中国的航空公司33家被列入其中。 面对种种的挑战,我们不应该退缩,而是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的企业有这种技术,可以降低碳排放,就要积极走出国门。从碳交易市场来看,中国市场是最大的卖家。因为国外减排成本高,中国减排成本低,碳排放指标比较多,所以可以通过碳交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使得我们的低碳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些自身独特优势。 李政钦:有人认为低碳产品一定是高科技,其实在我们身边随时可用可见到低碳产品。我的深圳办公室就是用太阳能作为发电设备的,我在加拿大生活十多年,我发现低碳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东西。参与低碳必须从吃的、住的等日常生活去体会。我认为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到是作为一个低碳产品的制造大国。 我们产业园本身也是一个低碳产品:使用减少碳排放要求的全木结构建筑;采用多项功能的环保技术体系。园区内建设将实现整体节能50%的目标,实现照明节能60%-80%的目标。园区的运营模式是围绕全球客户建立全球低碳产品采购中心、全球低碳产品供应中心、全球低碳产品物流中心来展开。 现在大家都认为碳交易将来会成为全球的最大交易市场,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肯定会把产业的碳指标拿到全球市场中交易。最近四川和云南就有两个碳排放的指标卖到英国,还有企业将碳排放指标卖给上海的世博园,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希望中国的企业不仅要生产低碳产品,做低碳人,还要学会碳交易,学会做一个全球碳金融市场的交易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