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外专家提醒:低碳前景好 切勿发热跟风 |
作者:钟虹 邵生…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数2031 更新时间:2010/6/3 11:19: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低碳实践”不拘一格 “低碳”升温,路径不一而足。 马玲娟说,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这些年,我国风力发电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 没有空调,没有锅炉,仅靠脚下源源不断的地热就使城市建筑冬季供暖,恒有源科技总经理徐生恒着重介绍了这种新型供暖方式。“浅层地能存在于地下数百米之内恒温带中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里,分布广泛,能量巨大,再生速度快。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能,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显著。” 专家介绍,我国浅层地能资源丰富,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低温能量也达2亿千瓦。而每10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应用可节约5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5万吨。 太阳能不仅能制热,还可以制冷。山东乳山一个新建体育馆里就安装有这种冬暖夏晾的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理念为太阳能利用开拓了空间,运用相关技术,太阳能可以实现全年供应热水、冬天供暖与夏天空调的结合。”清华大学教授殷志强说,到2050年,我国仅中低温太阳能热利用一项就可减排二氧化碳5.4亿吨。 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现代城市“玻璃盒子”式建筑好看但不节能。皇明太阳能副董事长王连水说,处于直射或当阳的玻璃建筑,耗能是普通建筑的4倍以上。目前,国际建筑界都在积极探索新型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意大利帕尔玛省政府即将开建的办公大楼,就是一幢双层、由纯植物覆盖的外骨骼结构建筑,这种结构可以为内层实体提供荫蔽和自然通风。这种理念和设计值得我们借鉴。 “低碳热”需要冷思考 “低碳”潮涌,背后也潜藏危机。 马玲娟说,“目前,我国有近20个省颁布了新能源促进计划,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这些城市提出的产能和产值十分惊人,上海、深圳、成都、苏州、无锡、杭州、武汉等都要打造数千亿产值。投资新光伏太阳能的企业也数量剧增,仅多晶硅生产就有50多家企业,产能20多万吨。她表示,“盲目的高速发展必然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同样,生物质能、LED照明等的发展也存在误区。康达新能源公司总裁颜晓英说,“生物质能由于盲目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盲目投资上马,投入失败或营运困难的企业并不鲜见。”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也坦陈,国内一些地区LED产业投资明显过热。以路灯为例,LED生产企业数大大超过传统路灯企业数,而LED市场消化能力还相当有限。 低碳产业是潮流、是方向,但不能无序发展。以新能源为例,专家表示,我国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既需要配套政策支持,使产业环境不断完善,更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决不能一味大干快上而造成“伪低碳”。 (钟 虹 邵生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