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略论 |
作者:王增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数1630 更新时间:2010/6/15 7:31:5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我国企业要和国际现代企业制度靠拢,那么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绿色会计体系,并对外披露,这样有利于国外对我国企业的了解,更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建议修订我国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及报告形式,提高公众对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绿色审计力度。 ■学者论坛■王增民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探究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部分人或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新问题的调节功能失控,所以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新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恶劣形势。从2001年—2007年,我国对环境治理的投资逐年增多,2001年投资额为1106.6亿元,2007年即达到3387.6亿元,6年时间增长了206%,平均每年增长34.3%以上,大大超过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治理投资额占年度GDP的比例从2001年的1.15%增加到2007年的1.36%,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但恶化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且环境治理费用的快速增加最终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而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他资源生态问题当作自己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体系包括绿色会计的对象、目标、假设及信息披露四个方面。 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绿色会计的对象大大突破了资金运动这一范畴,它所考虑的是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因此,在绿色会计下,会计要素须重新界定,资产中应增加绿色资产,如空气、水、海洋、森林、油田等;负债中应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产经营所得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推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给予的补贴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绿色成本不能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 绿色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与具体目标。基本目标为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目标为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效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尽管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与企业会计有所区别,但绿色会计同样离不开这四个基本假设。所不同的是,传统会计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一切会计要素都以货币进行计量,绿色会计却不能只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还可选择实物、百分数、指数进行辅助计量,甚至可以用图表和文字叙述加以说明。 传统财务报表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随着人们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需求的不断强化,企业披露环境资产和负债、环境成本和效益信息对于清晰反映或进一步解释报表项目十分重要。因此,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与完善绿色会计报表就显得非常必要。 绿色会计的实务操作障碍 绿色会计在实务操作上存在的障碍包括计量障碍、标准障碍、制度障碍和规范障碍。传统的会计要求用货币计量,绿色会计则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用货币计量所有的环境成本与收益可操作性难度较大;尽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等经济原则,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可以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念,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实务上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予以分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很难自觉地转化为行动,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目前将不会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揭示这方面的信息,怕损害企业环保形象;由于缺乏绿色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绿色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报告形式,致使绿色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差。 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建议 修订我国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范绿色会计核算及报告形式。修改会计法就是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完善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建立会计制度就是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披露信息的方式除单独对绿色环境要素进行考核,还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形式。资产负债表中增加反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内容,来披露企业因生产耗用或损害自然资源负担的社会责任;利润表将与环境有关的收益和损失纳入反映系统,计算得出绿色净利润;现金流量表补充内容:按照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顺序进行,如购买环保产品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给工人的环境污染补贴费、购买环保用固定资产如排污设备等产生的现金流量、创建绿色商标的耗用现金,以及保护环境所进行的筹资而产生的现金流量等。 提高公众对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建立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国民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而成。复杂的、多元化的产权关系,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加大绿色审计力度。绿色审计是用来调节生产与环保、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矛盾的。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加拿大等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控制生态环境的发展以便为他们的经济建设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审计是绿色会计的再监督加强绿色审计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绿色会计提供的绿色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真实性,由绿色审计进行监督并明确其环境经济责任即保证绿色信息的有效披露。由于“绿色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所以在加强绿色审计内部监督的同时还必须接受社会监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