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作者:黄晓虹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数2627  更新时间:2010/6/28 20:30:2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获取能源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从而引发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灾难性问题。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那么,不仅地球将不堪重负,而且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沦为一句空话。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战略任务。

  必须看到,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一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二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三是“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也决定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四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如何破除低碳经济的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在战略取向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宜采取既基于国情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和可行的优先行动计划。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源需求正在急剧增长,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和任务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不仅要节能减排,还要加快发展,必须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其一,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把相关指标整合到各项规划与政策中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求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的增长率;其二,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其三,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促进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其四,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低碳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 

  以观念更新和消费方式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节能降耗”是典型的“低碳”业绩,除以硬指标加以考核外,还要以经济手段积极鼓励在该领域创新的企业和个人。现阶段,我们应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充分发挥产业研发优势,促进二氧化碳等回收技术的市场化进程。把先进循环、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攻关中短期内可以获得较大效益的低碳技术,尤其是针对提高重化工行业能耗的新技术,大力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并由此建立起自己的循环、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协调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与污染减排,持续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