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保险业
作者:赵文龙  文章来源:中国保险  点击数1994  更新时间:2010/7/5 11:28:5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论理念与我国正在推行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同时特别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降低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战略。
 

  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三大支柱之一,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如何适应国策需求,服务低碳经济发展,这既是对保险业提出的一项严峻挑战,又是保险业加快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

  角色定位:保险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保险业在低碳经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笔者认为,保险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应赋予保险业这一明确的角色定位。

  保险业之所以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原因在于保险业本身是一个低碳产业。从保险业的产业特征来看,保险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服务业,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依赖于保险精算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不会像工矿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一样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矿产能源,以及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保险产品的“生产原料”主要是风险事故发生率的信息以及运用“大数法则”的知识和智力等。因此,保险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低碳”的过程。从保险产品的交易和消费环节来看,保险产品形成后,主要以书面合同形式提供给市场消费者,此过程仅需要耗费少量的纸张资源;在消费当中,如果发生预定的风险事故,保险公司也主要是从预先聚集保费而形成的保险准备金中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消费者一定的赔付金,其实质是起到一个资金再分配、融通资金、解危救困的作用。所以,从保险产业的主要运作环节来看,该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低碳产业。推动保险业大力发展,符合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根本要求,是推进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应有之义。

  功能分析:保险业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大力推动保险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做大低碳经济中金融保险业这一低碳产业的分量,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业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保险阀”、“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推动低碳经济的更快发展。

  一、保险业可以为低碳技术的发展提供市场化的保障机制。为确保低碳国际竞争优势,发达国家正在通过设置低碳技术壁垒,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昂代价进口其技术装备,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输出。如果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上不能在国际上争取到一席之地,必将在低碳经济的国际竞争中面临不利局面。然而,低碳技术主要集中于创新型制造技术、新型低能耗建筑材料等,其研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研发成果的运用面临众多不确定性风险。为了规避和减少研发和营运失败对市场经营主体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中引入科技保险、创业保险,通过商业化的保险机制,大力支持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包括重庆在内的一些城市已在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并已涉足到低碳科技的保险,保险业作为发展低碳技术的“保险阀”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二、保险业可以为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助推”。一方面,保险业能够有力“助推”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碳产业向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转型升级。如通过在车险中对碳排放量超过环保标准的车型设定更高的保险费率,将有利于引导小排量和使用清洁能源的汽车消费,从而促进汽车产业向环保方向转型。又如,对碳排放量达到一定标准以上的“三高”产业或企业强制实施环保责任险,并可根据企业的碳排放量大小分段实施不同的保险费率,提高高碳产业和高碳产品的成本,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从而促进企业加快运用环保技术,增强低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轻传统产业的锚定效应。另一方面,保险业能够有力“助推”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当前,仅以重庆市场为例,保险市场份额中约70%的份额源于健康和养老保险。从国际经验看,健康保险与健康产业、养老保险与养老产业具有密不可分的正相关关系。健康保险通过提供医疗费用的经济补偿,能够增进人们对健康服务的有效需求;养老保险通过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准不降低,促进寿命延长,也加大了对于老年服务业的各项需求。

  三、保险业可以为低碳项目建设提供长期性资金支持。低碳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高、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而保险业集聚了大量资金,特别是寿险公司集聚的资金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特征。2009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3.7万亿元。按照国务院23号文件鼓励“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的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对低碳项目潜在经济效益前景予以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保险业完全具有能力适当参与一批国家重点建设的低碳项目,甚至直接投资研发节能环保的新型技术,在低碳项目建设中起到重要的投资生力军的作用。

  四、保险业可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通过全面开展森林保险,可以引导植树造林,不断扩大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从而快速增加我国的森林碳汇,为我国在国际碳交易中争取有利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巨灾保险、天气保险,能够分散极端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事故的损失,并可以通过国际再保险市场,转移碳排放风险,减轻碳排放压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策略选择:推进保险业与低碳经济的互动发展

  商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社会救助机制和资金融通机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低碳经济渐行渐近的今天,保险业不仅因为自身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需大力发展,更加重要的是,保险业也是加快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从政府、行业到保险公司,都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保险业与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一、在制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时,应将保险业的发展纳入其中。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最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英国政府早已经历过传统工业化阶段,当前占其经济较大比重的主要是低碳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保险业等,这就使得英国在低碳标准下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基于此,当前我国应对低碳经济竞争的一个现实选择就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通过金融保险这一现代经济的核心,基于资本纽带、金融手段去控制高碳产业,并逐步将高碳产业向国外转移,从而减少我国在碳排放中可能支付的高昂成本。从区域竞争的角度看,目前我国率先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也主要为上海、北京等金融中心城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金融保险业的发达有利于在低碳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将保险业发展纳入低碳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是实现保险业服务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关键。

  二、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应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示范作用。目前,为了进一步打造低碳行业形象,鼓励低碳经营方式,使广大保险消费者能以更低地成本获取更便捷优质的保险服务,保险业自身也在深化践行“低碳理念”。2008年开始,我国保险业就正式推出了“农村小额保险”,通过简化保险产品设计、降低保险费率、减免保险监管费等措施,使地处穷乡僻壤的低收入农民群体也能享受到适度的保险保障。同时,更多的保险公司不断推出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新型的销售模式,进一步减少了保险销售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我国的商业保险正在向低碳保险方向一步步努力,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为我国其他行业向低碳转型提供了良好示范。为进一步发挥这种行业性的示范作用,应争取国家出台激励措施,积极支持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小额保险”等“低碳类的保险”应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政策。

  三、在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运用商业保险机制的市场化调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是对高碳行业实施环保强制责任保险,可以结合国家环保部门的环评结果,根据有关企业碳排放量的年度预估额度,对不同企业实施有差别的环保责任险费率;二是在交强险中对高碳排量车型实施较高的保险费率,促进汽车工业向环保汽车转变;三是大力发展健康和养老保险,带动健康、养老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四是引导保险资金积极参与新型低碳技术研发,加大与低碳型创投企业的合作,积极为高科技低碳项目建设提供建设资金和有关保险保障。五是积极推行森林保险,巨灾保险和天气保险,增加森林碳汇,降低极端气候变化的恶劣影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