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低碳:未来企业的准入门槛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数3153 更新时间:2010/7/6 19:03:1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低碳世博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上海世博局、上海市环保局、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发改委在世博园联合召开了“低碳世博”总体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 官方期望“低碳世博”理念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能达到完美的契合。“低碳世博总体方案既是对世博会筹办过程中各类低碳实践的一次系统盘点,也是对低碳世博这一新概念的完整阐释和展望。”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说,“世博会将积极推进各类‘碳补偿’项目的实施,争取在世博会结束前抵消60-70%的碳排放,并在世博会后4到5年内基本实现碳平衡。” 在世博园区参观,处处可见低碳的身影:世博园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80%以上场馆采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室内绿化;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1/5;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已投用新能源汽车432辆;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 低碳世博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支撑,记者了解到,世博园内运行的太阳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明工程等一系列示范应用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创下多项世博历史纪录和国内纪录。 引人瞩目的是,“低碳世博”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响应。南非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特意在参观南非馆时购买了一件低碳绿色手工艺品。”而世博园区内,伦敦零碳馆通过场馆设计及各类低碳技术应用努力实现零排放,比利时馆、葡萄牙馆等自行抵消碳排放,联合国馆和万科馆通过上海能源环境交易平台,购买碳减排指标中和场馆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同时,低碳世博各项活动如“低碳之旅”、“自愿减排”等,更是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说,世博绿色出行活动启动以来,已有78家行业协会和企业承诺员工绿色出行上下班,172所学校的近2万名学生和家长填写了“绿色出行承诺书”,124个社区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绿色出行倡导活动,已认建了5000平方米“世博绿色出行林”,低碳交通卡发行不到一个月已售出近2万张。目前,已有超过50万市民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世博环保培训,“以我为荣”废弃饮料纸包装回收利用、“人人行动,添绿上海,共迎世博”植树造林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002年上海申博时,低碳概念在中国还鲜为人知。而现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员王锦珍感叹,“低碳世博的发展理念正在转化为全社会的思维和行动趋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