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努力发展清洁能源核心技术 | ||
作者:任超然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2560 更新时间:2010/10/15 9:36: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
||
国家努力发展清洁能源核心技术 从哥本哈根会议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缺乏清洁能源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与气候问题的绊脚石,于是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对于中国而言,清洁能源核心技术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利器,更能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众多机遇。在近几年,中国一直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领域不断努力,进展明显,也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注意力。 就在本次气候变化大会上,科技部公布了《中国2010发展中的清洁能源科技》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近年来的清洁技术进展和前景展望。在报告中,所有关键领域都被提及,如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清洁煤、核能、智能电网、地热能源、地表水水源热泵、新能源汽车等。 报告中提到众多关于实施新型清洁能源的措施和计划。比如在太阳能方面,未来两年“金太阳示范工程”将支持至少640兆瓦光伏系统和并网输电技术的推广应用,2020年中国光伏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万兆瓦。中国目前正在开展5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2兆瓦光伏微网发电技术研究与示范、多种薄膜太阳电池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另外,第一座太阳能热发电站及国家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基地也即将在北京落成。 在风能方面,中国将风力发电作为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替代能源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5万兆瓦,连续5年增幅超过100%,预计2020年装机容量可达到1.2亿至1.5亿千瓦。下一步,中国将针对万兆瓦级特大型风电场建设,重点解决5兆瓦以上级别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和并网输配技术,并在大型风电场运营效率、装备维护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在生物能方面,中国计划在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万兆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2万辆新能源汽车。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千万辆级,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战略转型。 从目前看来,在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与日本、德国等相比,中国和美国的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中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估算,若未来10年中国能效曲线要达到全球目前平均水平,中国单位GDP能耗的下降空间高达50%。 由于在哥本哈根会议前,中国政府表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因此现在看来,中国的减排力度一年年在逐步上升。 解振华表示,近5年来,为实现2006-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等节能减排目标,前4年中央投资已投入1285亿元,今年预计还要投入833亿元。这些投入只占全国节能环保总投资的10%-15%。“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后,全国就能实现节能6亿多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
民间组织全力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在本次天津气候大会上,60多家中国本土民间组织在天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发布共同立场,要求各国尽快达成公平、有法律约束力,并且惠及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协议。 2007年,中国民间组织曾首次亮相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民间组织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布《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这一次,由于是首次在中国举办国际级的气候大会,中国的民间组织特别重视这一难得的机遇,组织计划举行20多场联合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 这是中国民间组织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规模最大、活动最密集、形式最多样的一次,民间组织期望借由此次机会代表中国草根向国际社会集体“发声”。有民间组织成员表示,在坎昆大会来临前,中国公民希望国际社会能共同行动起来,从能耗和碳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群开始,帮助生态脆弱地区和贫困人口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同时,政府应当保障和鼓励公民社会的行动,完善透明监督,制定公平的市场机制。 据报道,在这一次的天津气候大会现场,可以看到众多中国民间气候与环保组织的宣传摊位和相关资料。10月4日气候大会开幕式之前,中国民间组织展开了一幅长7米、宽3米,由来自中国和全世界的数千张气候关注者照片拼成的“气候长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画卷上盖下了刻着“众志成城”的中国印。 近几年来,中国民间组织在环保和节能减排领域所做的贡献也很显著,他们的很多建议不仅仅取得了实效,有些还被政府采纳,为中国的环保发展和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2004年,就有民间团体倡议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将空调温度调至不低于26度,发起节能行动,得到40多家民间环保组织的响应。活动持续到2007年,“26度上限”被写进国务院办公厅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际气候行动联盟主管大卫·图波就认为,中国民间组织在与政府合作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效率高且卓有成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