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京都议定期限倒逼 清洁发展机制命运成谜 |
作者:龙金光 刘…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数1472 更新时间:2010/10/25 8:40: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财政部权威人士称,不排除发达国家有额外要求,但CDM交易机制将续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至今仅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而《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由于《京都议定书》是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基础,CDM未来命运成谜。在不确定的谈判进程影响下,碳市场陷入低迷,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碳价格在2008年曾接近每吨30欧元,现在跌至每吨在10欧元徘徊。 财政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欢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2012年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CDM交易机制会继续存在,但不排除发达国家对中国、印度等金砖四国有额外要求。 碳市场陷入了低迷 《京都议定书》在第一个承诺期于2012年届满后,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作出第二个承诺期减排。眼见第一承诺期即将结束,各国需要就2012年之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一个减排目标雄心勃勃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出,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到2020年发达国家应承诺至少削减总排放量的40%-45%。但发达国家目前没有接受这个减排目标。 不确定的谈判进程影响了碳市场,碳的价格几起几落。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碳价格在2008年曾接近每吨30欧元,但现在跌至每吨不到10欧元。 而CDM项目在联合国获得注册亦变得困难重重。“如果这2300个项目都能够注册成功的话,每年的减排量约有2 .3亿多吨,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财政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欢对南都记者表示,虽然CDM在我们国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每年的减排量是很可观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气候变化谈判天津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孙翠华副司长批评联合国EB的工作程序复杂效率太低,给中国这样的国家的企业设置重重障碍,一方面要求排放大国包括中国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减排量,另一方面又不批,这很不合理。 2012年后CDM继续存在 2012年后,清洁发展机制何去何从?陈欢对南都记者表示,尽管许多发达国家不喜欢C D M,但它也要以某种交易方式存在,不管是不是依然叫C D M。如果一点不考虑这种纽带关系,那么从《京都议定书》以来大家建立的信任就荡然无存了,发达国家减排成本增加,发展中国家没有资金技术,这对谁都不利,形成“双输”局面。“不知道是否会对中国、印度等大国有额外要求。”陈欢对2012年后的CD M出现形式做出上述判断。 财政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8月,为了规范国内CD M活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了国家从CD M项目减排量转让收入中,收取一定国家收入,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目前,这一基金总额接近110亿元。 陈欢表示,清洁基金采取赠款、有偿使用等方式。赠款主要用于支持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学术活动;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合作活动等等。有偿使用采取股权投资;委托贷款;融资性担保等形式。 名词解释:清洁发展机制 为应对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该机制是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发展中国家开展温室气体减排活动,可以向发达国家转让减排量,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低成本地完成其在《京都议定书》下承诺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同时,发展中国家由此获得转让收入,用于支持本国可持续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