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靠力所能及技术也能造福生活
作者:马亚宁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1000  更新时间:2010/11/7 18:11:0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昨天,多位专家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冷静地热议低碳:低碳不等于新技术、高成本,不是只有“明天”才能实现。着眼现在,依靠力所能及的“低技术”,低碳经济就在你我生活中。

  离开政府 如何低碳

  减碳甚至零碳,是时下最流行的关键词。不过,技术尖端、先期高投入、市场规模有限,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如果离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新能源技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回答说,企业可以从力所能及的低碳技术做起。因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只有新技术、高投入这一条道路。那些被技术创新遗忘的旧技术,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说。

  低碳技术 不赶时髦

  刚刚结束的上海世博会,有幢外表极其普通的灰色楼房,却吸引了200万名观众排队探访。这就是9度抗震、6倍节材、5倍节能、1%建筑垃圾的远大馆。张跃始终对其节能技术如数家珍:外墙厚保温处理、三层玻璃塑框窗、窗外遮阳板、热回收风机和空气过滤网,没有一项是高成本的新能源技术。“整个建筑造价只有2000万元。同样展览面积的建筑,成本起码上亿元。”张跃指出,谈低碳,不是赶时髦,而要细节实践。各行各业可以先从减少原材料,降低耗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细微处,开动“低碳脑筋”,中国低碳时代并不遥远。

  中国低碳 自有标准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低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选择,而我国对低碳经济也自有理解: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所说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包括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等。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总设计师曾群指出,建筑消耗了三分之一的地球能源。我国建筑节能技术,不能照搬欧洲国家或者美国的做法。以德国和上海为例,德国纬度高,冬天寒冷,更要强调墙体保温,提高建筑的热能利用率;而上海夏季偏热,遮阳节能要到位。目前,我国生态建筑自有一套评价标准,即绿色三星认证。

  “在低碳热潮中,我们要保持冷思考,抵制假冒伪劣低碳技术,更不能低碳扰民。在新能源高科技领域,我国应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能再走来样加工的老路。”诸大建提醒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